“其實要裝出煽情的樣子也沒那麼難,可是現在會裝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搞心靈傳銷,我覺得我即使裝,也不能裝成其中出類拔萃的,所以放棄了也好。”

有準備的人才能說

不過,在電視裏表現好的,在網絡上就一定說得好嗎?還真不是。“說”是一種功力,是需要準備的,無論電視裏的冠軍,還是民間侃爺,在真正要說的節目前,基本都敗下陣來。

“超級演說家”的冠軍在“奇葩說”裏很快就被淘汰了,導演說,她總端在那裏,放鬆不下來。她也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節目。某電視台的主持人也失敗了,他說自己喜歡漢朝,可是評委問他漢代曆代帝王的順序,結果說不出來。網絡紅人也未必能討好,有“乳神”之稱的網絡紅人連初選都沒有過,麵對評委高曉鬆和蔡康永,她吃吃艾艾說不出話。最好笑是從出租車公司邀請來的侃爺,來了之後也什麼都說不出來。

說還是要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用在艾力身上特別合適,艾力是從新疆來北京上大學的學生,北大計算機係,後來轉到英語係。大學一年級開始,他就去新東方做助教了,那是一個狂熱的培訓係統,需要你準備的材料是正式講課的15倍,“造成了特別抗壓的性格”。艾力其實特別愛看脫口秀節目,美國的任何一個脫口秀他都如屬家珍,他模仿他們的說話方式,分析話題,找到典型特征,並且在前兩年開始了自己的教英語的網絡視頻,艾力“酷艾英語”,放在網絡上,已經有300萬的固定點擊量。

按照通俗的說法,艾力是充滿正能量的人,這個25歲的青年的理想是像美國的富蘭克林一樣,通過服務於人類去改變世界。他說到自己做的事情,確實瞬間讓一般的人欽佩,也讓我目瞪口呆。在沒有任何讚助的情況下,他開始錄自己的節目“酷艾英語”,連續5分鍾不間斷地講解、朗誦和演說,因為不能中斷,有時候需要錄30遍左右,剛開始上傳的時候沒有點擊,可是由於持續不斷的發布,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段視頻,每天去學習幾分鍾的英語。

他在微博和微信上也教人英語,並且教育大家應該像他一樣早起和健身。他給每天7點起床的他的讀者寄贈禮物,哪怕隻是個鑰匙鏈。“我想做的就是幫助他人。”

他說起話來簡直就像是美國成功學的代表人物卡耐基。可是他真誠,因為真誠而有了煽動力。他還使用一係列創造性的方法去改變他的“粉絲”,比如反省。“從早上7點起床到晚上12點睡覺,一共17個小時,我把他們分成半小時一段的時間段,每晚臨睡看看這34個時間段都在做什麼,做有意義的事情,就給自己一塊金幣。”

這種反省自身的方法,在網絡上擁護者很多,艾力也因此有自己的忠實“粉絲”。“我要改變世界。”他異常誠懇地對我說,而“說”恰恰是他改變世界的方式。根據他的統計,他的“粉絲”中已經有4400個人成為早上7點起床的人,有1萬個人參加了他多讀一本書的活動。

這些都是靠他滔滔不絕說來的。每天早上他在微博和微信裏朗讀英語,晚上念一段抒情的英文給“粉絲”道晚安,即使去巴西看足球期間也不停止,365天不間斷成為他的招牌。他覺得自己這不算是心靈雞湯,而是實在地改變人生的努力。

參加網絡上的語言類節目,以艾力這麼充滿正氣的形象,其實未必合適,可是他很快找到自己的方法。“不就是說笑話嗎?從前歐洲宮廷裏也有小醜,以說笑話的方式,來說正經話,他們很成功,我也可以。”這個隻會說正經話的人到了網絡上,居然沒有被淘汰,隻能說是因為他的正能量太爆棚了。

另一位在“奇葩說”裏成功引起注意的是範湉湉。最早也是從綜藝類節目出來的範湉湉其實是演員出身,最愛的也是脫口秀。她告訴我,她小時就能說會道,8個月能清晰說話,3歲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那就是做演員。”

1996年,她就開始在上海主持節目。之後做娛記,就是因為能夠瞎問瞎說,被周星馳看中,簽約他的公司,可是演藝事業非常不成功,隻在《功夫》裏演過舞女,演員表上幾乎排到最後。

“我是想出名,想做演員的人能有幾個不想出名啊?那是有病。”那個階段她就愛看綜藝類節目,美國的、日本的、韓國的都看。“我有語言才能,學語言很快,2000年開始就追著看,我會分析哪句話有笑點,哪種表達方式觀眾會記住你,幾乎網絡上能找到的綜藝節目我都看,後來,突然愛上了脫口秀。”

範湉湉覺得,自己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娛樂型藝人。“我特別不喜歡‘綜藝咖’這個稱號,做綜藝不需要你的內涵,需要你耍寶逗笑,不需要真才華也不需要技術,當然你幹到50歲也許成為大咖,可是天哪,誰要在綜藝裏一直幹下去?”

在脫離了周星馳的公司後,她去公司上班。“其實也是說話、罵人,那時候我們是甲方,天天被老板指使出去罵人,我說話頻率快,又清晰,結果弄到最後,所有的公司糾紛都是我去解決。”

公司道路到底不吸引她。“我不缺錢,還是想成名,正好上海的一些電視節目需要有職場經驗的人來表達,我就開始上節目。但是我很會挑選節目,真正有背景的、引進的大節目我會積極要求上,比如東方衛視引進美國版權的‘頂級廚師’,我就搶著上。”

沒有“廚師背景”的她上了這個節目,完全是靠語言才能去說服評委和觀眾。“做飯這種事情,你要說得好,就好了幾倍,我說食材、說做法、說養生,我是愛做菜,也做得不錯,但是能拚掉那麼多廚師,靠的是嘴上功夫。”她得了這個比賽的第六名後很多人邀請她去開餐廳,可是開餐廳哪裏是她的意願。“我要進娛樂圈,我要繼續說下去,我才不想天天做菜呢。”

在上海的時候,她還參加一個叫“大聲說”的節目。但是那個節目同樣受製於電視的表達方式,範湉湉還是無法靠說話成名。

2013 年語言類節目“超級演說家”總決賽現場網絡言說的可能性

到了網絡階段,說什麼是第一要考慮的。“奇葩說”的欄目組很快發現:政治敏感話題,是無法去說的,過於嚴肅的道德性話題,也說不好,很多看起來很一般的題目,比如考試作弊,可是說起來也很無趣。“網絡上的節目有個特征,必須三分鍾一個高潮,否則人家就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