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在說

封麵故事

作者:王愷

說話達人秀節目“奇葩說”選手:馬薇薇艾力肖驍範湉湉

作為一檔網絡上熱播的節目,愛奇藝“奇葩說”網羅了目前中國最能說的一批人上台: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舉辦多年的大專辯論賽的男神女神級的人物,有綜藝節目的熟麵孔,也有培訓機構的能言善辯者,為了進一步挖掘草根高手,他們還去出租汽車公司找了幾位侃爺,無奈這幾位麵試的時候就被淘汰了。

最讓人感到奇特的是:到了網絡平台上,這些以往的也經常在電視上露臉的人,煥發出不一樣的神采,個個舌燦蓮花,成為網絡上以善於說話而著名的新人類。

電視上的說

作為最早的電視語言類節目,“實話實說”開了一個好頭,可是那更多應該歸功於崔永元自己的嘴皮子利索。隨著這個節目的逐漸消失,無論是央視還是地方衛視,出眾的語言類節目都不算多。愛奇藝馬東工作室的總監牟頔說,他們對於在網絡上做一檔說話類的節目開始也沒底,但是調查了電視上的語言類節目後,發現還是網絡上的言說類節目有前途。

從前在央視工作的牟頔告訴我,電視受限多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電視人在製作此類節目的時候,不由自主將其演講化,比如央視的節目“開講了”和地方台的節目“超級演說家”。開講了邀請名人,靠名人的故事和現場風格贏得收視率;後者,雖然選擇的是草根,但是靠的還是電視的傳統做法,真人秀,選手需要聲情並茂地講一個故事。

“超級演說家”是電視上的草根高手的集中營。不少現在網絡上出名的言談高手,都參加過那個節目,包括現在網絡上盡人皆知的肖驍和馬薇薇。

肖驍走進辦公室的時候很是妖嬈,他有雙眼皮和高挺的鼻梁,這兩者被有些觀眾質疑為整容。按道理說,語言類節目對選手的外表是沒有要求的,可是,肖驍最初參加的並不是語言類節目。他畢業於川師的主持人係,早先在成都參加了很多師兄師姐主持的節目,“以美妝類節目為主”。在那裏麵,基本就是談論化妝品或者如何裝束得體,這樣的節目影響力實在有限,而且肖驍覺得自己沒什麼發揮空間。“我是播音主持係畢業的,我有說話的天賦,無論是現場主持還是電視錄播,我都不懼。”他說自己特別會看觀眾的反應,會根據下麵的反應調節自己——這種討好觀眾的性格,在現場肯定很占便宜。

到了他正式參加的第一個語言類節目“超級演說家”的時候,肖驍一開始是很配合節目組的。他做成一副穩重、天真的樣子,很快進入到魯豫的小組。“超級演說家”的節目組基本上是要求參加者們能講出勵誌的故事的,最好以親身經曆為佐證。長期製作言語類節目的牟頔說,電視演說節目小組的主要作用就是幫選手寫台本,最好能把下麵的人都說哭了。

“奇葩說”節目導師高曉鬆(左一)、蔡康永(右一),主持人馬東(左二)及女嘉賓袁姍姍在錄製現場

即使是肖驍這種配合度高的選手,到了一定階段,也說自己無法壓抑自己了。“我不想拉票,不想講自己的故事,不喜歡那種做作的說話方式。”

他定義自己說話的方式是“賤”,是尖酸刻薄,是GAY範兒,哪怕網絡上一片罵他或者說是誇他“蛇精男”(說他的麵貌和表情和動畫片《葫蘆兄弟》裏的蛇精相像),他也很高興,因為那是他的真性情——反正他不裝了,起因在於拉票產生的那種緊張性讓他厭煩,所以被“超級演說家”節目淘汰,他也覺得應該。

作為另一位辯論界的女神級人物,馬薇薇也參加過“超級演說家”,還有湖北台的“包公來了”。後者是一檔民生類的節目,以語言來說民生話題,但是表現手法比較傳統,所以在電視界影響不大。

馬薇薇其實最早從辯論係統中脫穎而出。央視的亞洲大專辯論賽在90年代風靡一時,但是在不知不覺中脫離了公眾視野。她是2001年在中山大學法律係上學的時候加入學校辯論隊的,當時就當課外興趣社團報名了。她開玩笑說:“因為辯論隊可以洗熱水澡,有空調吹。”可2002年就得了全國辯論比賽的冠軍,不能不說她有天賦,但更多是因為對辯論產生了興趣。“辯論是不同層次的看問題,不僅僅是對立、攻擊或者撒潑,是讓觀點一層層深化,過程中特別有趣,還不能被拖著走。這會影響到我的做事風格,我慢慢變得有條理,有係統。”

辯論係統出來的人,在國內還有一個小圈子,彼此認知。馬薇薇被稱為“女神”,她哈哈一笑,“可見女的很少”。她說他們這個係統的人經常聚會,雖然電視台不再轉播辯論賽,但是辯論賽並沒有停止,她還經常被請去做評委。“現在基本沒有錢拿,因為沒有讚助。但是很有趣,我們的辯題不被電視製作方所控製,很多敏感話題可以討論,比如大麻是否該合法化、犬儒主義、代孕問題,尺度很開放。”這些在電視上是不可能出現的,辯論組的評委坐在一起,基本不聊天,表現方式是冷漠,大家隻談專業的事情,對八卦沒有興趣。“因為辯論把情緒化的東西消滅了,辯論的人隻看對方的邏輯錯誤、背後的思維體係的問題,對簡單的問題沒法討論了。”

他們自己開玩笑說,一群辯論的人在一起吃飯,菜會吃得特別多,因為沒有人說話,大家隻重視思維的交鋒,像一群武林高手的聚會。“日常生活中基本不爭論,沒什麼是非問題。”

畢業之後,她選擇了去新東方上班。這又是一個出語言天才的地方,作為培訓機構中的翹楚,新東方吸引學生的方式是培訓老師的語言係統。馬薇薇說自己是口頭虐待型的老師。“我總是對學生說出真相,比如培訓費也挺貴的,你們就老實點上課吧。還有,你們這種智力程度,還是認真點比較合適。”她從不拉攏學生,因為覺得自己還是走實在人說實在話的路線比較好。

她被邀請去參加“超級演說家”,結果顯然不合適。“售賣自己的不幸經曆不是我幹的,固然我自己也有很多不愉快的過往,可是要把這個轉為同情心,再化為觀眾的快感,那對於我太難了。”節目組稍加誘導,結果發現無效,於是由她發揮,她的招牌風格就是“不要八卦我”。

在電視裏說話,馬薇薇以批判性為主,很快發現非常不討巧。“電視機前的很多人需要撫慰,不是要你批判,但我就不會說那類話。”包括撫慰她的失戀的女友,她都是清晰理智地打車去對方家,安慰一下,絕對不會多說話的類型。

“被淘汰那場是虛擬討論地鐵上有人暈倒,大家應該怎麼說,才能讓搶救順利進行,我很理性地告訴大家,任何好事都有成本,你在讓出地方和時間供人搶救的時候,考慮好成本。”這種討論價值觀利弊的冷靜話語,在講究煽情的體係裏,自然是吃虧的,她被淘汰,自己都覺得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