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5 月,第52 屆格萊美最佳流行男歌手、“男巫”傑森·瑪耶茲做客“今晚80 後脫口秀”節目
葉鋒說王自健一開始吸引自己的就是“接地氣”。“要是想找口齒清楚的,廣播學院或者電視台隨便挑。”王自健和北京普通孩子一樣,上學上班當白領的生活,是他自己的寶貴財富。“脫口秀就是在說自己。”尚未登上熒屏時,他就以喜歡調侃“80後”的生活在喜歡相聲的觀眾裏受到矚目。地鐵上的味道是他經久不衰的議題,他說:“我就是一個人也喜歡說話,見什麼說什麼,一想到這個事往喜劇的方向發展,我就樂了。”年輕演員都去電視台尋找機會的時候,王自健對於上電視很謹慎。“主要是電視台給相聲演員的時間不夠,你看春晚就知道,一個相聲就5分鍾,隻好使勁出爆點,求效果,就難看。半分鍾一個爆點3分鍾看一眼收視率,這種節奏不太適合相聲。”他在劇場能一個人掌控全場連說兩個小時。“抻長了我不怕,一個段子抻長了難,改短了容易,但是韻律和節奏都能把握好才是功夫。相聲是一個改的藝術,越改越有意思。但脫口秀沒有這個時間和程式去研磨。”
作為一個電視台的脫口秀節目,要求的不僅僅是收視率,還有真金白銀的廣告費、冠名費,而內容上的限製比網絡視頻多太多了,稍有不慎節目的製作播出就會受到影響。“我一開始狀態更緊,現在已經訓練得比較輕鬆了。”因為一開始不知道電視台的約束在哪裏。“我不幹涉剪輯。”但是他和節目組基本保持了一致的觀感。作為極少數電視台主推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他反而覺得網絡節目不好做。“視頻如果隻追求點擊量就完了。因為網絡的底線太低了,導致這個有爆點大家就這麼幹,不去仔細琢磨怎麼做點更困難的事。”網絡視頻娛樂節目裏好的和差的完全分化兩個極端。“《萬萬沒想到》就是因為堅持了自己的品質,所以才能在那麼多節目裏脫穎而出。”
電視脫口秀表演,要把普通人的悲歡用平常心表現出來,實際上是一個輿論監督和環境監測的作用。在王自健看來,“80後”已經不分“你們”和“我們”了,甚至更有群體自我意識,而權威感淡漠。後現代思潮用自由嬉戲的態度、自貶的精神契合全新的表達模式。王自健第一期節目裏就聊了“80後”童年怎麼和老師鬥智鬥勇的故事。這些故事的“親曆性”和自然感,讓他變成了每一個同時代者的“朋友”。“90年代的諷刺當時很有效果,無厘頭的表演也已經過氣了。我就是自嘲。不是高高在上的,不說教不公知,我覺得不好但我沒有辦法,再不自嘲就苦逼了。”他的自嘲從開始到現在越來越順暢,連他補個妝,現場觀眾都會用觀賞相聲的拉長的“噫”來起哄,但是王自健反而頭一扭說,“你們見過什麼呀”。這一點台上台下都一致的“無距離”感給他贏得了觀眾緣。“自嘲很簡單,而形式簡單的東西很難衰落。”
自嘲是吸引“80後”最有效的修辭手段。無論是《萬萬沒想到》這樣的網絡熱播喜劇還是《愛情公寓》,主人公總是扮演單純善良受害還有勇氣繼續努力的“80後”青年。賴寶是2009年在北京與王自健認識的,此前他從公務員辭職,是自由職業者,當槍手寫劇本寫段子,劇本一集1萬元,一年30萬元夠生活了。他最早寫QQ簽名檔,後來在天涯論壇連載了《賴寶日記》,“沒有想到段子集合起來有一天會賣錢”。甚至他出版了《賴寶日記》後一分錢沒拿到,出版公司就垮了。在2012年“今晚80後脫口秀”節目籌備階段,王自健和賴寶找來了“蛋蛋、王建國”這兩個後來經常出現在王自健節目語言中的笑匠。選題定下來,幾個人在上海一起創作,在賓館裏熬夜改出來。
現在年輕觀眾對於網絡段子的接受能力和速度,遠遠超過以前的電視節目編導的思維了。葉鋒說:“不能培養觀眾,而是吸引觀眾。”現場碎片式的段子集合和緊跟時事熱點流行的語言,要求觀眾的信息接收能力比創作人員強太多,“很多說了會心一笑式的段子,要轉個彎。需要知識儲備”。國外的脫口秀節目的人才儲備是個金字塔的結構,從小俱樂部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一個脫口秀表演者已經千錘百煉,年紀進入中年以後才可能得到電視台的合約。從一開始“今晚80後脫口秀”組建了核心創作團隊,和大部分微博上著名的寫手、段子手形成了長期合作。“不能抄襲網上的段子,一發現有抄襲馬上再也不錄用。”賴寶從天涯紅到微博,形成了自己的關注眼光。“覺得網上比較好的創作者,我們會把每期主題發給他,他寫的稿子一旦錄用了,或者哪怕隻錄用了一個小段子,都會有稿費,從幾百元起,形成一個金字塔形的創作團隊。鐵打的節目,流水的創作者,很多寫手都為我們寫過,現在固定寫段子的有8個人以上。”按照現場節目效果,段子分為A、B、C等級,當然這和王自健是不是賣力氣說也有關係。和以前喜劇明星互相借鑒段子不同,集體創作一直是脫口秀節目公開的“秘訣”。“我們自己就是被抄襲的受害者,何況這個製作成本必須有,節目才能良性地循環下去。”葉鋒說,否則一檔周播的電視節目,對於個人才華的依賴,很快就會變成對個人積累的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