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曉虎看來,一個“爆款”內容並非橫空出世,而是需要一個“坯子”做起點,在已有的互聯網資源基礎上加以改良和整合。比如《萬萬沒想到》,其原型就是日本的《搞笑漫畫日和》,之前僅僅在中國亞文化人群中小範圍爆發過,後來經過“叫獸易小星”的改造,迅速找到了爆發點,契合了當下年輕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吐槽。
《十萬個冷笑話》的導演盧恒宇告訴本刊記者,現在的互聯網節目在內容製作、節奏把握上也都具備了不同以往的特點。片子以五六分鍾的短片為宜,尤其是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習慣了用手機看視頻,碎片化消費更加明顯,業內普遍認為7分鍾就是一部短片的極限了。在這短短幾分鍾內,更講究對傳統認知的顛覆,更講究快節奏的切換,幾乎每30秒鍾就要有一個起伏。他前幾年“北漂”的時候,每天都要掐著秒表統計《火影忍者》、《海賊王》等優秀動畫片裏“梗”出現的頻次和幅度。引爆《十萬個冷笑話》的第一集,塑造了一個麵容嬌小、身形魁梧的哪吒形象,一下子顛覆了大家的傳統印象,迅速引起話題討論,香港媒體還給她起了個“金剛芭比”的稱號,從此深入人心。
互聯網原創漫畫網站“有妖氣”創始人周靖淇IDG 中國媒體基金合夥人歐陽鯤聲音
以《十萬個冷笑話》和《萬萬沒想到》為引爆點,專門為互聯網傳播量身定製的明星級視頻產品開始流行。同時,以2012年底誕生的“羅輯思維”為起點,聲音類的互聯網產品也陸續出現。但是,相比視頻,投資人對聲音類產品普遍表現得比較謹慎。
在高曉虎看來,聲音類產品的消費場景很有限,諸如開車、走路或者跑步、臨睡前等時段,隻有在特定的場景下,人們隻有在不方便看的時候才會選擇聽。單純從這個意義上講,聲音類內容就比視頻類的體量小了很多。令投資人猶豫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除了平台產品之外,聲音類內容的生產更依賴於個人,大多是個體戶式的製作模式。高曉虎曾經看過一個電台項目,一幫無線電發燒友組織的,每天錄製一些談心節目、笑話、音樂和互聯網段子,然後通過聲音類網站分發,但他最後選擇了放棄,就是因為“他們個人情懷大於現實利益,太感性化,有點草台班子的感覺”。創新工場投資的唯一一個聲音類項目——蜻蜓電台,看重的就是其團隊搭配,創始人是一個有情懷的廣電專業人士,另外搭配了一個美國回來的技術總監。
大概從2013年中開始,IDG中國媒體基金合夥人歐陽鯤就開始廣泛接觸聲音類的創業項目,市場上相關的聲音類產品,他基本都看了一遍。“當時就是考慮,移動端在快速崛起,流量費用在下降,音頻可能是一個類似視頻的機會。”但看完一圈之後,令歐陽鯤有些猶豫的是音頻產品的內容來源問題,如果聲音類平台不拿專業電台製作的節目,單純依靠大眾生產內容,就會麵臨一個矛盾——單純有興趣的用戶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精品內容,而能夠提供精品內容的又很難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如果沒有類似視頻廣告模式的可變現的商業途徑,商業模式難以形成閉環,高質量的內容成本就不能保證。最後,IDG選擇了一家有跟傳統媒體嫁接的音頻類公司,既能依托其各種精品內容資源,又能保證版權。
如何平衡興趣與專業,這可能是大多數內容平台所要麵臨的問題。所不同的是,視頻類平台已經找到了比較清晰的變現方式,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都能夠與內容相結合。
對此,荔枝FM的聯合創始人魏雷則是信心滿滿。他向本刊記者回憶,2013年初,他們剛開始打算進入音頻市場的時候,心裏也沒有底兒,就找了一個程序員,專門寫了一個程序,把全球互聯網上用戶自己製作的音頻播客全部扒下來,發現一共隻有4700多個,而保持著持續更新的隻有一半。在博客流行的web2.0時代,以聲音為介質的播客也火爆了幾個月,但迅速就沉寂了。魏雷他們從中精選出500個質量較好的播客,然後跟製作者一一聯係,問他們有沒有興趣在一個更簡易的平台上製作內容,這一點戳到了痛處。
傳統的電台節目製作起來非常麻煩,不僅需要置辦電腦、聲卡、麥克風等設備,還需要學習複雜的音頻剪輯。降低音頻節目的製作門檻,是荔枝FM最大的技術貢獻。他們從華為挖來工程師,開發出一套程序,使得廣播愛好者僅憑一部智能手機就能錄製節目,接近錄音棚的效果。2013年3月,荔枝FM先在微信上做測試,三個月的時間就積累了110萬“粉絲”,成為他們的第一批種子用戶。
魏雷告訴本刊記者,他們向投資人講故事,首先強調的就是音頻市場的潛力。“在智能手機上,與聽音樂、拍照等功能相比,話筒的利用率是最低的,基本隻是用來打電話。”魏雷說,“高質量的音頻內容大部分是專業製作,淹沒在視頻裏並不顯眼,而且缺乏原創性內容。”從流行格調上說,十年前以西祠胡同等為代表的老一代互聯網精神,在最近幾年被惡搞趣味所衝擊,人們開始懷念之前的精英趣味,這也為音頻的複興提供了土壤。
荔枝FM的團隊在做電台之前,曾經駐紮在深圳富士康廠區旁邊,做過一個實名製的農民工社區,後來受微信的衝擊而夭折。他們就跟風險投資方經緯創投商量,能否把剩下的錢拿去做電台。對方被打動,沒過多久,經緯又聯合晨興創投,追加投資450萬美元。去年12月,小米也加入了投資方,荔枝FM拿到C輪融資,大約2000萬美元。一年多的時間,荔枝FM上已經聚集了幾十萬個原創電台作者。
現在看,能夠比較順利拿到投資的音頻項目基本還限於平台級產品。與荔枝FM稍有區別,喜馬拉雅側重於將已有的文字產品轉化成聲音,如講故事、聽書、閱讀等內容;蜻蜓FM是將傳統電台的內容聚合到互聯網上播出;考拉電台是購買全國交通台的時段,然後製作、分發。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