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造假案件打擊不力
造成民間博物館亂象叢生的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全社會對文物藝術品造假的容忍和放縱。“冀寶齋博物館”“國寶幫”們之所以膽大包天,招搖過市,是我們的社會對文物藝術品造假行為過度寬容,包括文物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轟動全國的“金鏤玉衣”案件,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顏麵掃地,可是至今沒有見一個涉案專家受到處分或懲罰,就連專家本人也沒有出來道過歉,而作為主管單位的文物行政部門更是“三緘其口”;國家文物部門的一些專家、研究員,到處出具假鑒定證書,騙取錢財,坑害民眾,至今沒有一個人受到處罰,不但其職稱依然保留,還在四處做鑒定害人,逍遙法外;迄今為止,尚未見到哪位“國字頭”的專家因為鑒定假文物受到處分。食物造假、煙酒造假,法律要讓造假者傾家蕩產、坐監獄,而文物藝術品造假,近幾年又有哪一個人或機構傾家蕩產和坐監獄呢?所以,社會和法律的寬容和大度,使文物藝術品造假愈演愈烈,直到今天,假文物藝術品從古玩市場、拍賣會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博物館這塊文物藝術品最後的聖地!“冀寶齋博物館”隻是拿假文物讓大家參觀,“國寶幫”也不過以假文物去“賑災”,又沒有去騙銀行的錢,更沒有犯法,和鑒定“金鏤玉衣”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的專家以及到處騙錢的“國字號”專家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社會和法律對他們都容忍了,一個沒有撈取錢財的農民你又能把他咋樣!所以,打假要從源頭做起,首先要打擊那些拿著納稅人的錢、享受著各種榮譽卻到處“走穴”,出具假鑒定證書的專家,打擊那些以造假文物藝術品牟取暴利的不義之徒,而不是抓住“冀寶齋博物館”這些農民收藏者窮追猛打,那隻能濺起一些小小的浪花,何以阻止文物藝術品造假的滾滾洪流呢!
筆者絕無為“冀寶齋博物館”“國寶幫”開脫罪責之意,但是若不尋找民間博物館亂象叢生的根源,高談打擊文物藝術品造假也不過是走過場,做樣子,隻打蒼蠅,不打老虎。長此以往,恐怕“冀寶齋博物館”“國寶幫”的隊伍會越來越壯大!
後記
在已經注冊登記的我國535家民間博物館中,文物類的民間博物館僅占15%左右,大量的是文化藝術、民俗、近現代文史類博物館,如西安關中民俗博物院、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等。就是這不到100家的文物類民間博物館中,大部分博物館的藏品還是經得起專家、行家以及廣大觀眾檢驗的。例如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近日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二級博物館;還有陝西秦磚漢瓦博物館、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河南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江蘇徐州聖旨博物館、浙江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四川華通博物館等等。這些博物館的藏品,雖然說不是百分之百都是真品,但絕大部分都沒有問題。因此,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以一概全,認為民間博物館的藏品都和“冀寶齋博物館”的一樣,不是贗品就是臆造品。
■事件經過:
馬伯庸:“兩年前,一位製片人(就不公開他的名字了)在微博上炫耀,說他去了河北衡水一家博物館,被其中的藏品所震撼,由衷地讚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後人需要好好保護和發揚。他還發了若幹張藏品圖片。這些圖片,讓我受到了很大驚嚇……我對這家神奇的博物館充滿了好奇。它是一個很嚴肅、很正規而且很有情懷的博物館,可展現出來的極小一部分藏品卻足以毀掉觀者的‘三觀’和大腦,兩次。如果能看到全貌,該是怎樣的‘震撼’?!
出於對超自然神秘事物的執著……我和另外一位朋友驅車前往河北衡水……這是一座樸實而方正的建築,其貌不揚,非常低調。我們興奮地舉起相機,拍了我們這次旅途中的第一張照片。我們就像是那些恐怖片的愚蠢遊客一樣,渾然不知自己即將踏入一個什麼世界。”(摘自:馬伯庸2013年7月7日博文《少年Ma的奇幻曆史漂流之旅》)
■相關鏈接:
李英鋒:奇葩博物館收藏的是民營博物館亂象
河北冀寶齋博物館被網友稱為“奇葩博物館”,輿論很有一副發現博物館領域“新大陸”的架勢,有網友在評論中說“笑倒在地”,也有網友說“當笑話也看不下去”。但實際上,在國內,這樣的“奇葩博物館”還有很多,如果大家每看到一家“奇葩博物館”都要笑倒,估計到最後根本就爬不起來了。
新聞中的“奇葩博物館”收藏的是民營博物館的普遍亂象。這第一亂就是民營博物館的藏品亂,第二亂是發展亂,第三亂是收藏途徑亂,第四亂是監管亂。
開博物館不是開雜貨鋪,不是炫富,而是傳承曆史文明,展示文化。對於民營博物館的諸多亂象,我們有必要進行體製性反思和整肅。(來源:2013年07月10日《西安晚報》)
卞廣春:雷人博物館背後必有黑色利益鏈
許多人可能會把目光投向山寨藏品這個現象上,這其實不是關鍵。2010年,國家文物局、民政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發布《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根據這一《意見》,全國各地出台了相關的具體意見。既然是鼓勵和促進民辦博物館開展,肯定有誘人的優惠辦法。比如稅收優惠、根據投資額補助、日常運營補助、為博物館提供用地保障等。以一句通俗的話說,隻要你打開了博物館投資的這扇大門,各種實惠、補助都會源源不斷。民間博物館豐碩的利益鏈,隨著博物館開門而形成。投資越多,建成麵積越大,獲得的政府補助也越可觀。(來源:2013年07月10日《現代快報》)
王垚烽:毀三觀的何止是冀寶齋裏的文物
中國人好向人吹噓自己國家的曆史多麼悠久、文化多麼燦爛,但現實是,一方麵出土文物的斷代越來越早(雖然不少是造假的),另一方麵已出土或地上文物的保護卻令人失望。在一些地方,拆真古董是為了GDP,造假古董也是為了GDP,借假古董搞旅遊開發再來一回GDP,官員毀真造假玩得不亦樂乎。但反觀國外,且不說羅馬城裏隨處是上千年的文物,巴黎街上到處是數百年的古跡,即便是年輕的美國,“健在”的文物也比我們多得多。在這個意義上,“毀掉觀者的三觀和大腦”的與其說是冀寶齋裏的“藏品”,毋寧說得一些地方對於文物的態度,已經扭曲變態到何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