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運動後:運動結束時,不要突然停止運動,最好做10分鍾放鬆運動。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係統適應能力差,運動停止後血液多分布在四肢,有可能因血壓過低而發生暈厥,或誘發心率失常。
介紹幾種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
1.行走療法
步行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一種鍛煉方法,我國隋朝名醫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書中說,糖尿病患者應該“先行百步,多者千之,然後食之。”可見我國古代就認識到步行對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步行是一種既簡便又廉價的鍛煉方法,這種鍛煉隨時隨地都可進行,不需要任何鍛煉器械,便於長期堅持,是首選的鍛煉方式。
(1)散步
飯後步行對控製血糖是一種最安全、簡便和最能持久的運動療法。實驗證明,以每小時3000米的速度步行,每分鍾約要行走90~120步,機體代謝率可提高48%。這樣行走對於糖尿病患者控製血糖十分有益,行走時間應在飯後,每次行走15~20分鍾,或根據個人情況適當延長。散步又是一種天然的鎮靜劑和心理調節劑。精神壓力過大,會使心率加快、血壓上升、肌肉緊張、血糖升高,不利於糖尿病控製;而每天堅持散步15分鍾,可使情緒變得穩定,消除精神壓力。行走是一種負重鍛煉,它可以減緩骨質損失,甚至能促進其增長,是防止骨質疏鬆的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散步有助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並可通過促進胃腸運動而使排便正常。散步的場地一般以平地為宦,盡可能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的場所,如公園、操場、庭院等。散步時最好穿運動鞋或旅遊鞋,衣服要寬鬆合體。腳有炎症、感染或水腫時應積極治療,不宜散步。行走的速度、距離和時間可根據各自的情況而定,不要機械仿效,原則是既要達到運動鍛煉自療目的,即運動10分鍾後測心率應在(220-年齡)×60%或70%之間,而又不要走得氣喘籲籲。關鍵是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裏介紹一種定量步行法:
①200~600米的平路,用每2分鍾走100米的速度進行,每走100~200米後休息2~3分鍾。
②400~800米的平路,用每3~4分鍾走100米的速度進行。每走100~200米休息3~5分鍾。
④800~1500米的平路,用15~18分鍾走完,中間可休息1~3次,每次3~5分鍾。
④步行兩段1000米平路,每段用15~20分鍾走完,中間休息3~5分鍾。
⑤2000米平路,用20~30分鍾走完,中間可不休息,或休息1~2次。
以上5條不同距離的路線,一條比一條遠,從第一條開始練習,逐漸增加。一般每條路線最少練習1個月,自己覺得能夠適應,然後才換下一條,時間可以靈活掌握。
(2)倒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力角度和活動部位總足朝前傾斜,如向前行走、跑、跳及坐臥等,如果經常練習練習倒行大有益處,但必須選擇安全環境進行。倒行是一種不自然活動方式,可使人的意識集中,訓練神經的安定和自律性。倒行要使身體挺直才能完成,這就使脊椎和背肌需要承受比平時更大的重力矩和運動力,從而使脊椎和背肌得到了向前走所得不到的鍛煉。倒行時要注意力集中,掌握運動的方向和平衡。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上下肢及全身各部位都要協調配合,從而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平衡能力,使小腦得到鍛煉,也有利於增強注意力和記憶力。因此倒行是一種簡便、功效大的健身運動。練習時動作頻率慢,體力消耗較小,特別適合中老年人。若運動鍛煉後再做一會兒倒行,便能使身體得到自然恢複,心情愉快,全身輕鬆。
(3)赤足散步
赤足散步,實際上是腳趾、腳心的一種全麵按摩運動。“足底反射”學說認為,足底有許多與內髒器官相聯係的敏感區,赤足走路可通過刺激這些內髒功能使頭腦變得清醒輕快。糖尿病患者也不妨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光著腳行走,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擦傷腳部皮膚,造成足部感染。
(4)摩腹散步
一邊步行,一邊按摩腹部,這是中醫傳統的保健方法。孫思邈著《千金方》指出:“食飽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數百遍……則益人無百病。”現代醫學也認為輕鬆的散步及柔和的腹部按摩,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加強胃腸道的蠕動,有助於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腸道慢性疾病,對糖尿病性便秘有利。
2.跑步療法
由於跑步具有顯著的健身效果,不少人參加了跑步的行列。糖尿病患者比較適宜慢跑。慢跑比步行的運動強度稍稍加大,是一般患者都能做到的。長年堅持慢跑者經絡暢通,動脈硬化推遲;慢跑還是防治老年肌肉萎縮、保持關節靈活的良方;慢跑可以使胃腸道蠕動加強,從而增進食欲,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防止中老年人及腦力勞動者的胃腸功能紊亂,保持大便通暢。慢跑可以增加脂肪的代謝,減輕體重。此外,慢跑還能給中老年人帶來愉快的情緒,給生活增添情趣。最新研究發現,慢跑可能使體內的自由基清除係統保持在較高的功能狀態,降低體內自由基水平,從而減少自由基損傷,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