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1 / 2)

四十七

伐木是個力氣活。應該說,老鑿兒也算膀大腰圓。俗話說身大力不虧,他是有些力氣的。不過這些年他沒怎麼幹力氣活,這對他來說,也是個坎兒。如果過不去,他們將沒法在這兒安身立命,所以他必須闖過去。首先是伐木,用的是一種大鋸。拉鋸不僅要有力氣,還得懂技巧。鋸要端平,兩人還得會配合,這樣拉起來輕快,人省勁,還出活;如果不會拉,再配合不好,人累個沒法,還不出活。樹放倒以後,要去掉枝椏。這看上去,好像是小活,其實不然。會幹的,掄起斧子,哢、哢、哢,三下五除二,就把枝啊、杈啊,砍得光溜溜的;不會幹的,不是砍偏啦,就是留下太高的茬,還要重砍。就這樣拉了砍,砍了拉,除了中午吃頓飯可以多歇一會兒,上午、下午隻各歇一會兒蹦兒,喝口水,抽袋煙。這活對老鑿兒這個新手來說也是夠累的,一天下來,腰酸腿疼,但他得咬牙挺住。

伐木不僅僅是累,更重要的是危險。最危險的是被放倒的樹壓傷,甚至壓死。樹鋸斷以後,因為周圍有樹支著,它並不馬上倒下,而是晃悠一段時間。在樹要倒沒倒之前判斷它的倒向,十分重要,因為這決定幹活的人向哪裏躲避。判斷它的倒向要由有經驗的人來幹。這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

樹的倒向主要的是“順山倒”、“上山倒”。“順山倒”,就是樹頂向山下倒,人就要向山上躲;“上山倒”,就是樹頂向山上倒,人就要向山下躲。所以判斷好十分重要。如果判斷錯誤,順山倒,說成上山倒,人們到相反的方向去躲避,就會剮傷臉、身子,打斷胳膊、腿,甚至砸斷脖子、腰,壓成肉餅。反之也是這樣。還有就是大樹在倒下的時候,樹根會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猛地向相反的方向一坐,如果躲閃不及,是很容易傷人的。不僅如此,樹倒下的時候,枝、椏會壓斷附近的小樹,也都會造成傷害。木幫幾乎沒有沒死過人的,至於受傷的幾乎每天都有,有的雖然保住了小命,卻要終身趴在炕上。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沒有人去伐木。這是個用命換錢的活。

除了伐木,還要抬木頭。木頭放倒,枝椏去淨,就要把木頭抬到向山下溜木頭的溜道邊上。溜道就是木幫利用冬季大雪的特點,在坡度較好,中間的溝、坎要用木頭或填土墊平,從山上砍出一條直通山下的路。把砍下來的木頭抬到溜道邊,然後撬到溜道上,木頭就順著溜道溜到山下去。省事又省力,還避免發生危險。尤其是冬天,冰雪覆蓋溜道,向下溜木頭,又快又好,所以冬季是伐木的黃金季節。不僅如此,而且,山下多數有河流。木頭溜放到山下後,春季桃花水或夏季洪水期,把木頭紮成木排,順流到儲木場。

把木頭抬到溜道邊,如果是粗大的木頭也不是鬧著玩兒的。那些粗大的木頭輕得幾百斤,重的上千斤。抬杠有講究,人的高低要差不多,步伐要一致。一根又粗又長的繩子,中間是活套,能串動,弄不好,有的可能不吃勁,有的會扭傷腰,有的可能會壓趴下,累吐血,甚至要了命。

公認的大工,多是木幫的把頭要抬頭杠。一般地說,不能抬頭杠的人,不能當把頭。他要指揮,喊號子。每次抬之前,他都要問一句,好了嗎?大夥震天動地應一聲,好了。於是他就喊:“哈下腰啊,抄起杠啊,齊上肩哪麼咳呦!挺起腰哪麼咳呦!向前走哪麼咳呦!大步邁呀咳呦!別偷懶兒呀那麼咳呦!偷懶兒就是王八蛋哪咳呦!”喊號子是為了統一步調,也是為了鼓勁。號子就是命令。誰要耍滑偷懶兒,一次、兩次可以寬恕,第三次決不輕饒。把頭會把他逐出隊伍。他的名聲也就一落千丈,再到別的木幫也不會有人要,除非他改名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