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環保為天職(2 / 2)

同時,為更好地推動竹材產業化、工業化發展,業界認為:一方麵,竹材需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強強聯合,走規模化和國際化發展之路,力創名牌產品;另一方麵,應加強科技創新和產、學、研的聯合,各竹材種植基地改善投資環境。再者,須進一步發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國際竹藤組織INBAR),為產品走向世界創造有利條件,為向香港、內地的相關企業推廣竹材研發,發展竹材經濟,最終達致竹材普及和取代木材的目標。為此,譚天放先生透露,“香港工業總會竹業委員會正與隸屬國家林業局的‘國際竹藤網絡中心’(ICBR)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各地竹材種植基地。合作模式是中方負責竹藤產業科技研發,工總則負責將科研成果市場化及商品化,最終是希望推動訂立竹藤產品的國家標準及測檢方法,為將來與國際標凖接軌鋪路。”

2012年,在譚天放先生的努力之下,竹業委員會與重慶市永川區、安徽省宣城市簽訂了合作諒解備忘錄,“目的是共同合作推動業界發展與竹業相關的項目,包括竹資源培育與竹人工林建設、竹質量的認證、竹資源的利用、新竹品種的研發及成果產業化與市場化等。”現在,也聯絡上了貴州的竹子用來造紙,貴州的資源豐富,並且譚天放先生提及到在黃金的生產過程中,有一個碳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消耗的碳元素用竹纖維來代替那是最好的了。在國際方麵,竹業委員會已經於非洲的利比裏亞及尼日利亞開始推動“竹材運動”,非洲的資源豐富,從而,就竹資源在環境保護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麵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如此一來,“竹材運動”正蘊釀著騰飛的力量。於市場方麵,美洲、歐洲人都喜歡竹製品,所以“竹材運動”必將走向國際化。

建築業的環保先生

致力於“竹材運動”的推動工作,譚天放先生身體力行。然而,他的熱情遠遠不止愛好,更是將竹材推廣至建築行業。

譚天放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係學士,是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註冊建築師,他富有建築天賦,多年來在建築行業裏收獲諸多榮光:曾負責的淺水灣項目,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建築設計銀獎”;負責的“拔萃男書院小學部”項目,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建築設計銀獎”;負責的“拔萃男書院體育館、遊泳池及宿舍大樓”項目,榮獲“全年境內建築大獎”;曾負責的“北京新東安廣場”項目,榮獲“北京十大建築獎、北京魯班獎及北京長城盃”;籌建的“中環廣場”,更是其代表佳作!

近年來,由於譚天放先生關注建築環保方麵的工作,更於2009-2010年出任環保建築專業議會委員,又因十分關注竹材在建築中的使用,被委任為跨行業竹材產品工業小組召集人。

在“低碳思維建築藝術,竹子應運而生”的主題演講中,譚天放先生指出,“竹材作為一種建築材料與木材可以是並駕齊驅的,但是隨著曆史的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後,竹子已經逐漸被其它材料替代。隨著低碳經濟、低碳建築的倡導,作為智者的竹材料注定要回歸。”他篤信,隨著竹材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以竹代木,將切實可行,“竹材運動,也將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環保的氣息。”

有時,在靜下來的時候,譚天放先生會駐足在辦公室的一幅畫作前,畫作上標誌著某個年代的某位富有影響力的人物名字,他會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曆史長河中的一顆沙子,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證明自己來過呢?”也正是這種理念,驅使著他不斷地思考著,能為社會做點什麽?

今日,在快速推動環保概念的“竹材運動”之時,譚天放先生高屋建瓴,以一個博愛、分享的胸襟去做著這項有意義之事。環保無國界,行動意更深。“我是一個建築師,但之前我是一個做夢的人,人都需要有夢想。”在他的帶領之下,一種全新領域的環保意識,一個關注地球母親的大愛胸懷,正在被傳遞著,傳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