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謀劃(1 / 2)

長樂坊仍是不變的清幽。

仿佛有什麼無形之物將鬧與靜分割開來,長樂坊雖熱鬧得緊,家宅緊閉的幾處園子門前,來往行人卻又都不自主低了聲音,連腳步也放得輕了。

正如“四正”其名,一派肅穆氣象。

私下裏,一如那日上山見上官洛時,沈濂不過一襲博袖輕袍,一枝梅花古簪,端得隱士風流,氣度謹然,隱有古聖賢意。

但凡不上朝的日子之中,沈濂下值之後便喜歡獨自跪坐在靜室之中,有時是半個時辰,有時是一個時辰,偶爾也有枯坐半日,若無公務,便是坐一整日,沈濂也能靜得下心。

今日已不例外。

一任自然呼吸,亦沒人打擾,沈濂長舒了一口氣,從正坐之中直起身來,站起來洗了手,將地爐燃了起來,愣愣地看著扔在裏頭整塊整塊的麝香燒得畢剝作響,過了一會兒,許是終於醒過了神,沈濂走到靜室唯一一張書案前,跽坐於書案前的兩個蒲團其中之一上頭,沉吟一會兒,遲疑地拿起其中一卷絹帛書,又展開看了看,陷入了沉思之中。

“孝王……”沈濂自言自語地揣著手思索,嘴裏偶爾嘟嘟囔囔,時而搖頭,時而皺眉,目光在那絹帛書上飄忽不定,半晌,終於若有所思地笑了,在心底打定了主意,執筆取了一張書箋,匆匆寫了幾筆,便喚了長隨,著他拿去,囑咐道:“經殿下的路子遞進宮裏,務必要到衍之總管手中。殿下遣人來問時,我再去同殿下解釋。”

長隨接了書箋,應聲而去,沈濂隻是袖著手看著案上的帛書,笑意不明。

過了一會兒,長隨便又回來,卻不是稟報方才的吩咐,而是俯首道:“秋大人到了。”

沈濂欣然道:“將秋大人請過來便是。”

一邊說著,沈濂一邊捉起帛書,隨手便扔到了一旁的地爐之中,一任火舌舔舐上頭的字跡,再也不看一眼。隻是火光隱隱之中,上頭“衍之”等一幹字樣漸漸化為灰燼。

“沈大人好興致。”

也就約莫半柱香時間,秋嶽便踏進了沈濂的靜室。哪怕如今勉強算是站在一條船上,兩人的稱呼也未曾變更,仍是客客氣氣。

見秋嶽自覺地在書案前的另一個蒲團坐下,沈濂嘴角一勾,向長隨看了一眼,立馬便有侍從捧了一套棋具上來,又為秋嶽上了茶。

秋嶽也不問沈濂喚他來到底是做什麼,既然沈濂邀他手談,他便隻做手談來講,抿了一口茶,示意沈濂執黑先行。

“聽聞秋大人履職戶部一事果然被謝相攔下了?”沈濂也不推辭,拈起棋子,輕輕往角上一放,若無其事地開了口。

“戶部畢竟掌天下糧倉,事關國運,不可擅動,謝相老成謀國之言罷了。”秋嶽淡淡回應,往另一角上放下白子。

沈濂唇邊勾起一絲冷笑,玩味地看著秋嶽,冷靜地落子:“夏霖才走了兩日,高部堂便走馬上任,宮中丞成了宮相,便是韓祭酒……也履了禦史中丞的職,這些衙門補缺倒是反應極快,隻餘戶部還是出缺,嗬。”

這話說的正是這幾日朝局的動蕩之處,夏霖通州一案審結,發配北疆,束萬壑連金陵都還沒出,他的右仆射之位便被參倒夏霖的宮徵占了去,而主管此案的韓謂也因功,憑閱曆履了禦史中丞的職,隻是身上國子祭酒的官銜仍是未去罷了,至於工部尚書,因夏霖一力承當的緣故,原本的工部侍郎高晗也未被刁難,甚至因謝麓和沈璋全力保舉,倒成了工部尚書。這些官職變化極快,這幾日便已經在準備交接,隻是自春季便空缺至今的戶部尚書,像是被人遺忘了似的,就算早朝上有人提起,也被謝麓輕描淡寫地壓下。秋嶽至今仍是戶部侍郎。

秋嶽漠然不語,手上落子不停。

“那麼沈大人又是何意?”

默了半晌,秋嶽淡淡問道。

沈濂淡淡一笑:“秋大人似是很喜歡孝王。”

秋嶽眉頭緊鎖,眼睛卻隻盯著棋局,語氣有些冷了:“沈大人放心,秋某既然同意與興王合作,便不會做牆頭草。”

聞言,沈濂卻隻是笑著搖搖頭:“牆頭草麼,自然是無妨,以興王殿下的資質,若是秋大人隻將籌碼放在興王身上,沈某才會覺得奇怪。沈某提及此事也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沈某聽聞秋大人賞花宴給孝王遞了帖子,想請秋大人給個方便。”

聽到沈濂這話,秋嶽才抬起頭來,沈濂坦坦蕩蕩迎上秋嶽的目光,秋嶽思索了片刻,方輕輕頷首,隻漫不經心道:“最多兩刻鍾。”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