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十五)有趣鄉鄰(1 / 2)

這村子東、西、北三麵環山,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從村子南側通過,山清水秀。沿著河的北岸,是一條雙車道的水泥公路,路兩邊是高大的楊樹,公路從村子裏一直通到鎮上和城裏,是子宸的叔叔當年出資修建的。村裏疏落地住著二十來戶人家,有的人家住著兩層新蓋的樓房,裏麵空蕩蕩的,有的人家住的還是子宸叔叔當年幫村裏的人家整體翻修過的老房子,住戶都住在路北的山坳向外的開闊地裏,家家門前院子邊綠樹成蔭,有桃樹、李子樹、蘋果樹、梨樹、石榴樹、杏樹,還有護著要當做建築或木器用材的香椿樹。

子宸家就在村子北麵靠西近河的一個斜坡上麵,占地近三百平方米。兩層磚木結構的中式樓房被一圈兩米高的院牆圍在中間,白牆黛瓦,古樸典雅。院子外麵的側麵和後麵有一大片竹林,一條山間小溪順著院子西側流入河裏,小溪邊滿是各色花草,大都是野生的,也有一些梓緋種的和移栽的好看植物。那條公路,一直通到了院門口。離子宸家最近的是季大嬸家,那也隔著差不多百米來遠的距離。遠遠看去,榴香居像是一幅雋永悠遠的水墨山水畫,有幾分山間禪寺的清淨感覺。

子宸他們並不在這裏常住,不來的時候,是托百米開外的季大嬸家來幫著照顧一下院子,收拾收拾環境的,海盜也一直寄養在季大嬸家。季大嬸一家多年來對院子照看的很是周到,也從不動裏麵不該動的東西。季家是子宸爺爺輩延續下來的遠親,子宸的爺爺奶奶去世的早,子宸的爸爸和叔叔小時候多承季家照顧,後來在外邊發達了,對這一家人也頗有照應,讓他們的生活在當地過得很是滋潤,就是子宸長大後,每次回來也對這一家人禮敬有加,所以相互間是托底的老關係。

前些年,子宸的叔叔對這個村子裏的人都有恩惠,所以大家日常對他們家很是敬畏和照應,這些年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不安全的事情。

村子裏有小路彎彎曲曲,通到各家門前,從村頭走到村尾也就十幾分鍾的路程,子宸他們在村子裏一般都是不開車的,喜歡走鄉間小路。這些年,村子裏的年輕人都外出掙錢去了,留在村子裏的,基本都是一些老人,以及一些沒有被父母帶出去上學的孩子。

時近中午,幾乎家家院子裏都有炊煙升起,村間小路上沒有幾個行人。子宸這次到這裏後基本沒出過門,很少有人知道他回來。幾個在院子裏幹活的老人看到子宸他們,很熱情地走過來和他們打招呼,甚至招呼他們去家裏吃飯,還問子宸和梓緋這幾年幹啥去了,好久都不回來了。子宸和梓緋禮貌地和鄉親們客氣著,心裏有事,基本腳下不停,一會兒就到了村頭的王大夫家。

村頭是村子裏比較重要的一個場所,有一個較大的廣場,邊上有村裏的小學,理發店,診所,幾家小賣店,還有一個稍大點的超市,每月的初一十五這裏有小集市,平時也有零星在這裏賣雞蛋之類的土特產的村民,不過大都是賣給一些從城裏回鄉看看,已經不在這裏生活居住的人——家家都有的東西是不需要交換的,城裏人喜歡鄉下的土特產,急於擺脫鄉村住到城裏的鄉下人,也喜歡家鄉的味道——那是從小培養的味蕾,是記憶裏最美妙的味道。

梓緋和子宸無暇四顧,急衝衝進了王大夫的小診所。梓緋他們進屋就示意海盜不要亂動,在旁邊靜靜等著。小診所也就三十來平的樣子,一排木格子的藥櫃裏是中草藥,還有一個玻璃門的大櫃子裏,放著西藥和醫療器械,一張老式木頭桌子的後麵,王大夫彎著腰正在給一位腿上長了膿包的大嬸處理傷口,王大夫的兒子在旁邊幫忙。王大夫用醫用剪刀剪破大嬸腿上的膿包,擠出膿血,再把剪刀伸進去剪傷口裏的腐肉,大嬸疼的大呼小叫,王大夫絮絮叨叨說著怎麼不早點來看之類的話,三個人都全神貫注沒有注意到梓緋他們的到來。

直到腐肉處理完了,王大夫讓兒子扶著還呲牙裂嘴哼哼著的大嬸的腿,讓她不要亂動,自己一頭大汗地直起腰,伸手在旁邊的西藥櫃裏取了消炎藥和紗布,一轉身正要再彎腰下去,順帶抬了抬眼皮,才發現了梓緋他們。

“哎呀,真是子宸回來了啊,還有梓緋也來了啊,前兩天還有人說聽到你們家院子裏有動靜,說隱約看到子宸了,我還說是不是看花了眼,好幾年都沒見到你們了呢。來來來,坐下坐下。”王大夫把手裏的藥和紗布順手放到桌子上,就過來給子宸他們搬凳子坐。

王大夫的兒子也抬頭看著子宸他們笑,大嬸也停止了哼哼,謔地轉過頭來,原來是季大嬸家隔壁的李大嬸。

“哎呀,真的是子宸和梓緋啊,有五年沒見你們了吧,前天他爸去後山,說好像遠遠看見子宸了,瘦瘦高高的,我還想是不是看錯了呢,特意上季嬸家去看了,果然海盜沒在那裏了,可不是回來了呢,看看這倆孩子,怎麼都瘦成這樣了呢。那啥,他爸昨天在山裏套了一隻野雞,一會兒回去我收拾幹淨了讓給送你家去,你們好好補補身子。”李大嬸瞬間忘了腿疼,笑逐顏開地和子宸他們熱情寒暄起來。

子宸他們對人熱情尊重,卻也喜靜,很少招呼村裏的大爺大媽們去家裏做客,這些鄉親也是識趣,每次聽他們回來,都會當個熱門話題議論一番,但是也不會主動上門打擾。周家可是這村裏的傳奇人物,兩兄弟一個做到了市公安局局長,一個經商發了大財,造福百姓,還全家移了民,這在這個村子裏,可都是神話一般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