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營養學基本常識(1)(1 / 3)

平衡膳食的含義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很多危害人民健康的傳染性疾病逐漸消失,而一些與日常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如心血管、糖尿病、肥胖症及腫瘤卻普遍發生,因此,飲食的合理性及飲食質量的評價問題越來越為廣大群眾所關注。

人們每天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素,以促進生長、發育和生殖。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不下數十種,且缺一不可,但多了也不好。再者,大自然提供的食物數量有上萬種,但就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而言,差異極大。如何從各種食物中得到你每天所需的營養素,這就是平衡膳食的主要內容。

具體而言,什麼是平衡膳食呢?所謂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恰當,膳食中所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保持平衡。平衡膳食不僅能滿足機體的各種生理需要,也能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是人類最合理的膳食。

平衡膳食需具備以下兩個特點:

1、膳食中應該有多樣化的食物人們知道,人體本身需要各種營養素,不是幾種食物就能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如果隻吃一兩種或少數幾種比較單調的食物,就不能滿足人體對多種營養素的需要,長期吃較單調的膳食對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因為各種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不盡相同,隻有吃各類食物,才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要求。

2、膳食中各種食物比例要合適人的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素,而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發揮作用又是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互相製約的。如人體需要較多的鈣,而鈣的消化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參與完成。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如果腸道裏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腸道吸收,隻有在吃維生素D的同時,吃一定數量的脂肪,維生素D才能被吸收。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必須要膽汁發揮作用,膽汁是肝髒分泌的。要使肝髒分泌膽汁,又必須保證蛋白質的供給。

那麼,蛋白質、脂肪、糖這三大營養素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呢?如果人吃的糖和脂肪不足,體內的熱量供應不夠,就會分解體內的蛋白質來釋放熱量,補充糖和脂肪的不足。但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建築材料",體內缺少了它,就會嚴重影響健康。如果在吃蛋白質的同時,又吃進足夠的糖和脂肪,就可以減少蛋白質的分解,用它來修補和建造新的細胞和組織。

由此可見,各種營養素之間存在著一種非常密切的關係,為了使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充分發揮其作用,不但要注意各種營養素齊全,還必須注意各種營養素的比例要適當。那麼,各種營養素應該保持怎樣一個比例才合適呢?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蛋白質占12~15%,還要有新鮮蔬菜500克和適量的水果,這樣的膳食結構,基本上可以達到平衡。

平衡膳食應該包括哪些食物平衡膳食因各種營養素數量充足、比例合適,而且種類齊全,不僅能滿足機體的各種生理需要也能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是人類最合理的膳食。

平衡膳食包含糧穀類、肉蛋奶魚類、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水果類和油脂類食品。一般來說,從事中等體力勞動的成年人可按糧食占膳食總重的41%、肉蛋奶魚和豆類製品占16%、蔬菜水果占41%、油脂占2%來安排膳食。

糧食類食品每日大約需500~600克,除了米、麵之外,做飯時加點綠豆、紅小豆等幹豆,能互補糧食中的賴氨酸不足,也提倡吃點粗糧。肉蛋魚奶和豆製品等蛋白質食品,可以根據經濟狀況加以調節,條件好的可以多吃些動物性食品,條件差的可以多吃點豆類食品,一般每日攝入50~100克瘦肉、1個雞蛋和50克豆類能比較好地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蔬菜水果類食品每天至少要吃到500克,其中一半應是綠色蔬菜,品種也應該盡量多些,條件好的應多吃些水果。油脂類每天25克比較適宜。

勸君飲食宜清淡1492年,探險家、航海家哥倫布帶領一支由三艘輕快帆船組成的遠航船隊,發現了一塊新大陸--美洲,當時他們誤以為是印度,故把當地居民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的居民)。青銅膚色的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陸的土著居民,由於曆史上殖民主義的奴役和近代有些國家的種族歧視政策,嚴重地阻滯了印第安人社會的發展,因此,目前不少印第安部族仍居住在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他們的經濟、文化和醫療衛生水平也很低,但是,科學家們卻驚奇地發現:當高血壓病和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的心肌梗塞、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占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一半,高血壓病正嚴重地危害文明人類健康的時候,有些醫療衛生條件很差的原始土著,卻極少患高血壓病,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