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8)(1 / 3)

(2)具有竇性心律的單純二尖瓣狹窄風濕性心髒病:單純二尖瓣狹窄發生肺淤血、肺水腫,係由於左心房壓力升高,使肺靜脈壓升高所致,此時左心室功能尚屬正常,因此用洋地黃不能緩解症狀。

(3)心包縮窄:係機械性異常造成心髒舒張受限,靜脈回流受阻,結果使心室充盈不良,引起心搏出量減少,而非心肌收縮力降低所致,故應用洋地黃製劑並無益處。

(4)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黃對壞死的心肌無作用,僅增加正常心肌的收縮力,因而增加了心肌收縮的不協調性及心肌耗氧量,故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力衰竭早期,不宜用洋地黃。

(5)高動力循環性心力衰竭:多由甲亢、嚴重貧血、維生素B1缺乏及動靜脈瘺等所致,其原發病導致心肌能量儲備減少,或能量合成障礙,洋地黃對控製這類心力衰竭療效差。

選擇洋地黃製劑治療心力衰竭時,其劑量如何掌握

(1)快速作用製劑:適用於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時。

毒毛花苷K025~05毫克靜脈推注,5分鍾起效,05~1小時達高峰。

毛花苷C(西地蘭)靜脈注射,每次02~04毫克,24小時總量10~16毫克,5~10分鍾起效,05~2小時達高峰。

(2)中速作用製劑:適用於中度心力衰竭或維持治療。最常用的製劑是地高辛,傳統的給藥方法有兩種:①負荷量加維持量法。025毫克,每日3次,共2~3日,以後改成維持量每日025~05毫克。②維持量法。每日025~05毫克,約經5個半衰期(5~7日)後,可達穩定治療血藥濃度。

值得注意的是,洋地黃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時,其用量應注意個體化,並隨病情變化及時調整。以往過分強調足量使用強心苷,認為強心苷用量的個體差異很大,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非常接近,劑量不足影響療效,過量易致中毒。而目前傾向於小劑量使用洋地黃,因為使用洋地黃的主要目的並非取其正性肌力作用,而是發揮神經內分泌調節等作用,這在小劑量時已有顯著作用。目前多采用自開始即用固定的維持量給藥方法,即維持量療法,使用地高辛治療的起始劑量和維持劑量為每日0125~025毫克。對於70歲以上或腎功能受損者或瘦小的患者,地高辛宜用小劑量0125毫克,每日1次或隔日1次。在治療心力衰竭時很少使用大劑量地高辛(每日0375~05毫克),開始治療時,也不需要給予負荷量。

影響洋地黃血藥濃度的常用藥物有哪些

(1)某些抗心律失常藥:如奎尼丁、維拉帕米、胺碘酮、普羅帕酮等,可使地高辛的血藥濃度升高30%~100%,應用時宜將地高辛減量或短期停用,同時監測地高辛濃度。

(2)治療胃病的藥:如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多潘立酮(嗎丁啉)等。

(3)抗生素:如青黴素、四環素、紅黴素等藥物,可減少地高辛溶解,使血藥濃度升高。

(4)降壓藥物:如利舍平、β受體阻滯劑、地爾硫卓,均能提高地高辛的血藥濃度。

(5)其他:如消炎鎮痛藥布洛芬、吲哚美辛和瀦鉀類利尿劑等,也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藥濃度。

另外,地高辛不宜與麻黃堿同用,因為麻黃堿有興奮心髒的作用,並增加地高辛的毒性作用及導致心律失常。

洋地黃應用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要正確選用藥物:雖然各種洋地黃類藥物作用性質基本相似,但它們的作用強度、快慢和維持作用的時間卻有很大差異。例如,地高辛是一種中速強心藥,口服後作用時間迅速,但進入人體後的排泄也較快,蓄積量較小,作用維持時間較短,一般比較安全。適用於急性心力衰竭已經得到控製,但還需要口服維持量的患者。毛花苷C是一種快速強心藥,用藥後強心作用的開始時間快,在體內代謝也快。這種藥物常采用靜脈注射。危重的急症患者在短時間內可以反複多次應用。

(2)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用藥前要了解既往強心苷用藥史及伴隨症狀,近2周內強心苷的使用情況,針對基礎心髒病的類型、嚴重程度及患者的具體情況應用強心苷,即用量個體化。

(3)要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和時間:必須嚴格按照醫囑服用,不能隨意增減服用劑量,也不能將一天中應分幾次服用的藥量合並1次用,亦不可遺忘漏服,一定要按照規定時間服用。此外,在服用強心苷的同時,還要注意同服氯化鉀,這種藥物雖然與心力衰竭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對防止洋地黃類藥物中毒,卻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