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十九章:神子(二)(1 / 2)

丁文書今日接到孫大人通知,中秋佳節將至,西河口的廟會要開始了,衙門口的人都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防火防盜。特別是街麵上有頭有臉的人物,更要維護周全。當地的地保鄉紳,也須得打個招呼,配合工作。

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西河口的廟會一年有兩場。一是過年之前的臘八節,當地人會去附近廟裏拜佛燒香,祈福許願。這種場子,屬於百姓同樂的舞台。而真正的重頭戲,是在中秋節前夜。這天晚上,當地的鄉紳土豪,會拿出錢財來,請廟裏的和尚或是道觀裏的道士給做法事。遙想這習俗形成的初期,應該是當地富人專為自己家中祈福而辦,但隨著習慣的養成,以及老百姓湊熱鬧的越來越多,漸漸就成了一個為西河口全體人員賜福的活動。而那些小商小販,甚至外地的生意人,也樂意在這一天到西河口來,擺個小攤。因此,西河口的百姓們,也喜歡稱呼這天為“趕大集”。所謂大集,便是與平日裏的小集市做區分了。

孫老爺去年見過一次,因為小看了趕大集的規模,安全防護工作沒有處理妥當,導致了很多事情的發生。小如有孩子急著跑去看熱鬧在山路上摔了個頭破血流,大如某家員外回家後發現房屋被洗劫一空,不大不小如某家小媳婦自活動歸來結果肚子大了。搞得孫老爺頭疼不已。因此今年他必須重視起來。

丁文書表示讚同,因為此事的規模之大,他是見過的。在他小的時候,很少遇到父親心情好的時候,能帶著全家去趕大集;但正是因為次數極少,所以印象深刻。每逢此時,西河口總是異常熱鬧。還在清晨時分,大人們就起床掃地,孩子們也不去上學了(實際上,先生也壓根沒想在這天上課),商鋪開門也早,外地來的小販們,更是把那條從西河口橋頭到廟門前的小路兩側給擠得滿滿當當。時至午飯之後,孩子們已經徹底坐不住了,三五成群,約在橋頭,一同前往寺廟。

說是去寺廟,其實也不盡然。孩子們總會帶些錢,這些錢,自然是花在路邊小攤上了。父母們總會叮囑,說要把衣袋給捂嚴實了,不要把錢給弄丟了;也不要一味胡花,別到了晚上就沒錢了。孩子們當然嘴裏答應,是是是,然後一溜煙跑出了門,而對於最後那句“不要瞎跑,早點回”,則完全充耳不聞了。可是即使如此,他們終究還是難以抵製美食和玩具的誘惑,花錢快的,甚至沒到半路,就把嘴裏給塞滿了。錢袋?空空如也。

丁文書領了命令,當天晚上要去山上守著。因為工作加重,心裏多少有些不樂意。可孫老爺拍拍他肩膀,說,守夜這種事,也不是讓你整夜都呆在那裏。老百姓當然也不會玩個沒完,差不多到時候了便都陸續回家了。而你正好可以帶著柳小姐去走走,畢竟西河口這種地方,一年最大的盛會,也就是這天了。

丁文書點頭稱是,隻好領旨照辦。

回到家去,與柳小姐和書棋說起此事。書棋很是興奮,但是轉念一想,又露出些不高興的神色。丁文書問他怎麼了,書棋支支吾吾不願意說。柳小姐笑了笑,拍拍他的小腦瓜,說:“如果是有朋友約你一起玩,你大可不必隨我們一道去。”書棋這才喜笑顏開,點了點頭。丁文書笑罵道:“臭小子,真是野慣了。”

吃飯的時候,柳小姐問起西河口的風俗。“寺廟離這裏不遠罷?”

“遠是不遠。你這段時間不也常四處走走麼?過了橋頭的那條路,往前走不了多一會兒,就分岔了。一條順著林子裏,直通書棋他們先生教書的地方;另一條就可以到寺廟的山腳下,走過去也不過一頓飯的功夫。”丁文書夾了口菜,“對了,先生那天給你們放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