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一個月,“小默の家”14間客房分別以茶名命名,如毛尖、普洱、雲霧、銀針等,房價在400-600元之間,入住率可達到80%,這成績大大出乎宋希聲的意料。在他的設想中,民宿開業最起碼需要3-5個月的時間來培育,他完全沒想到可以這麼快速地打開知名度,不過這正好證明了陳默“管家文化”的成功。“小默の家”也為他們的以後闖出了一條路——
民宿可以連鎖,但絕對不能複製。民宿與酒店最大的區別就是主人文化的介入,主人的審美品位,以及與客人的互動,這些是民宿存在的根本。連鎖民宿可以有一個主人,但每一家都要有自己最具吸引力的點,這個點就要從民宿管家身上找,比如有的管家擅長唱歌的,有的會手作的,有的擅書法的,有的廚藝超群的,還有得會寫寫畫畫的……我們隻要把這些特長充分合理地利用到民宿中間去,就再也不用擔心民宿會成為樣板間式的酒店了。
而陳默,作為“小默の家”的大管家,她最大的特長就是擅茶,於是,她把自己的這一特長充分運用到這間小民宿裏。除此之外,她還擅長融合各種資源為己所用,她請來當地阿姨負責日常清潔,當然上崗之前專門送到“言葉之庭”,由程西貝一對一手把手教了一周;她還留下“遊學歸來”的秦臨溪,成了“小默の家”的前台,前提是給予她“說走就走”的自由。在這裏,員工不會對客人露出職業化的笑臉,但每一個人都熱情周到,且殷勤得體,得體地做好每一項細節服務。
她還有意識地將體驗文化放置於民宿中,充分利用民宿前後的茶園、玫瑰田和竹林,組織住客采茶、挖筍、采香草等充滿趣味的農業體驗;又專門在民宿裏留出一個空間,給有手藝的人進駐,比如邀請製茶師傅,教大家把自采的新茶製作成茶葉;邀請點心坊的阿姨現場教大家製作玫瑰餡餅……這樣的活動她每周組織一次,為的是讓大家在玩的時候學一門手藝,為住宿增加附加值。
“小默の家”既是陳默靈魂的具象,又是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的相遇,因為隻有當主人或管家的個性與文化品位,能夠喚起客人的情感共鳴,能夠讓他們在其中找到到達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時,他們才願意住進來,並在離開後把感受到的美好傳達給其他人,從而達到傳播的效果。
宋希聲看到陳默完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心裏不失落反而有點小得意,她可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小徒弟啊。宋希聲每天圍著圍裙,看著陳默在大堂迎來送往,嘚瑟得就快開屏了。雖然多次被秦臨溪取笑為家庭煮夫,但宋希聲依然享受並驕傲著自己的新身份。他喜歡這樣居家的生活,她在前廳迎客,他在後廚幫忙,不需要言語,隻需一個眼神就知曉彼此的意思,這種默契不就是他一直追求的愛情嘛。
得意之餘,他更心疼她的辛苦,每天晚上陳默洗完澡出來,他都要先把她的頭發吹幹,再給她來套全身spa,又是捏肩又是捶腿,隻是每次他的手都會不聽話地自動下移,最後以少兒不宜的滾床單結束。
這天,陳默洗完澡出來,習慣性把吹風機遞過去,結果手伸了半天卻沒人接,扭頭發現宋先生正在專心致誌地玩手機。她以為他在玩手遊,湊過去才發現他正在“福布斯富豪榜”微信群裏聊天。
這個二二的群名還是秦臨溪起的,她說那是她的奮鬥目標。陳默覺得,這個目標對她來說,實現起來有點難度,當時還建議她把目標降低一點。秦臨溪當時很傲氣地拒絕了,她說:“我這個榜,不是按財富排的啊,我這是按吃貨能力排名!”
這個理由無厘頭得很充分,陳默竟無言以對。於是,這個二二的群名就保留了下來,成員包括:陳默、宋希聲、程西貝、鄭嘉樹、秦臨溪,還有外國男孩江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