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時的下腹痛,在先兆流產、難免流產、過程流產及發生感染時,表現不盡相同。主要有少量的陰道出血,有時伴有輕微的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進而發展為陰道出血量增加或因宮腔內存在血液或血塊,而刺激子宮收縮,導致下腹部陣發性劇痛,或痙攣痛,並有明顯墜脹感。隨著子宮體部的劇烈收縮,子宮頸口逐漸開大,出現交替的反複性腹痛。
異位妊娠時的下腹痛常出現在妊娠部位破裂時,主要是輸卵管妊娠,極罕見的還有間質部妊娠及卵巢等其他部位妊娠。
腹腔妊娠多於妊娠處穿破,出現腹腔內出血,引起腹膜刺激症狀及出血性休克。
卵巢妊娠症狀類似於輸卵管妊娠,有不很明顯的下腹痛及少量陰道出血。
子宮頸妊娠表現為下腹痛、腰背痛及陰道出血。一旦發生流產或破裂,則會大量出血。
輸卵管妊娠不管是輸卵管流產還是輸卵管破裂,都會引起劇烈的腹痛。輸卵管流產、破裂,首先會出現患側下腹部劇烈刺痛,在反複發生刺痛的過程中出現陰道出血。由於妊娠處破裂或輸卵管流產可迅速導致腹腔內大量出血,因而感覺全腹持續性疼痛、腹壁緊張、強烈的腹膜刺激症和放射到會陰部、陰部及肩胛部的疼痛。
妊娠中期以後的腹痛多因胎盤早期剝離(早產)所致,其疼痛程度取決於胎盤剝離麵積。輕度胎盤早期剝離,外出血量少,腹痛是由血液對子宮的刺激產生宮縮所致;中度胎盤早期剝離,外出血量超過400毫升,此時疼痛也不十分劇烈;嚴重胎盤早期剝離時,胎盤後有大量出血,若血液滲入子宮壁肌層,腹痛可呈刀割樣絞痛。
2.妊娠期間合並腹痛
往往有些婦科疾病在妊娠前就已存在,由於妊娠而出現腹痛,有些是妊娠前已診斷,有些是妊娠過程中隨著子宮的增大或某種妊娠生理變化,使婦科疾病的症狀被誘發出來或導致某些婦科疾病嚴重化而表現出來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疾病:
(1)妊娠子宮肌瘤合並腹痛由於黏膜下肌瘤的存在,在妊娠早期常易發生流產,引起腹痛;隨著妊娠而增大的有蒂的漿膜下肌瘤,容易激發子宮收縮等因素發生蒂扭轉、壞死,產生劇烈的腹痛;當子宮肌瘤生長加快時突然或慢性血運不足,容易引起中心性缺血,造成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引起腹痛、發熱及白細胞增加等。
(2)子宮破裂:多發生在分娩開始後,其破裂有自然破裂(多因子宮肌纖維組織變性、胎盤異常及先天性子宮發育不良等)和損傷破裂(多為不適當的用催產素催產或各種產科手術損傷)。子宮破裂時,突然發生銳性劇痛,部位均在恥骨上區域。
(3)妊娠子宮扭轉:常於妊娠晚期發生,多在活動中以突發性下腹部劇痛發病,疼痛多為持續性,可遍及全腹,類似於卵巢瘤蒂扭轉的症狀。
(4)妊娠合並卵巢腫瘤:在妊娠早期,腫瘤探進盆腔易引起流產;在妊娠中期,腫瘤容易發生蒂扭轉、出血及變性,引起劇烈腹痛;在妊娠晚期,不僅因壓迫產道而引起梗阻性難產,而且容易被壓破出現劇烈的腹痛。
3.妊娠期間婦科以外的腹痛性疾病
在妊娠時還能發生多種能引起腹痛的疾病,如腸係膜血管閉塞、腸梗阻、急性闌尾炎、急性膀胱炎、尿路結石等。若發生在妊娠初期,可按常規診斷和治療。若發生在妊娠中期以後,因子宮的逐漸膨大,腹部的逐漸膨隆,診斷和治療就會變得很困難,在實際中應從各個角度去分析,結合妊娠這一特殊情況考慮治療。
妊娠貧血不可忽視
在妊娠期間,血液總容量增加,而紅細胞數目增加較少,造成血液稀釋,稱為妊娠期生理性貧血。孕期血紅蛋白低於10克/1000毫升,紅細胞數低於350萬/立方毫米,則為貧血。
在孕期貧血中,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鐵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孕婦體內貯存的鐵首先動用,如不及時補充,或攝入量低於需要量,就會逐步出現貧血。故在懷孕早期,由於孕婦厭食,早孕反應,孕期食物中缺乏足夠的蛋白質、鐵、維生素B12、葉酸等,都會因營養不良而引起貧血。尤其是雙胎的孕婦更易發生。
輕度貧血(紅細胞在350萬/立方毫米以下,血紅蛋白在10克/1000毫米以下)對妊娠、分娩無大影響,重度貧血(紅細胞在150萬以下,血紅蛋白在5克/1000毫米以下)則可能引起早產、死胎,生出的孩子比正常的小,產後容易感染。
預防孕期貧血,整個妊娠期要注意鐵和維生素B12的攝入,可多進食肝、蛋、瘦肉、豆類、蔬菜及水果等。應定期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數目,發現貧血時要及時治療,必要時補充鐵劑。同時,應加強產前的檢查,如發現有引起貧血的各種疾病,要治療後再妊娠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