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腧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五胸椎旁約1.5寸的位置,大約兩指的寬度,此部位是心功能的反應點。心血不足時心腧按起來又酸又疼,平時按揉這個部位就能補心。
神門穴在手腕的橫線上,彎曲小拇指,牽動手腕上的肌腱,肌腱靠裏就是神門穴的位置。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可以補充心髒的原動力,每天堅持按揉此穴能補心氣、養心血,氣血足了,神誌自然就清醒了。
建議你每天早晚按揉兩側神門穴2~3分鍾,然後再按揉兩側心腧穴2~3分鍾,隻要長期堅持下去,女性可以在經期有個好情緒,輕鬆愉快地度過經期。
另外,在飲食上攝入足夠B族維生素,也能使女性在經前保持情緒的穩定。這是因為B族維生素能幫助合成提升情緒的神經傳遞素。如果和鎂製劑一起服用的話,B族維生素還能緩解經前焦慮。
月經,又稱作月經周期,是性成熟女性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多數人是每月出現1次而稱為月經,它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但若女性年齡超過18歲,仍無月經來潮(除暗經外);或已形成月經周期而又中斷達3個月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則是患上了閉經。臨床兼見形體瘦弱,麵色蒼白,頭昏目眩,精神疲倦,腹部硬滿脹痛,大便幹燥,憂鬱惱怒等症。
中醫將閉經稱為經閉,多由先天不足,體弱多病,或多產房勞,腎氣不足,精虧血少;大病、久病、產後失血,或脾虛生化不足,衝任血少;情態失調,精神過度緊張,或受刺激,氣血鬱滯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濕,痰濕阻滯衝任等引起。現代女性由於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以及創傷、手術等,也可引起月經不調,甚至閉經。
女性在閉經後,千萬不要緊張,隻要每天堅持按揉關元、氣海、三陰交、足三裏、血海等穴位就可以把病治好。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病人仰臥位
(1)點按關元、氣海、三陰交、足三裏、血海,每穴約1分鍾。
(2)摩法。醫者兩手掌指相疊,以肚臍為中心,沿著升、橫、降結腸,按順時針方向按摩5分鍾,以腹部有熱感為宜。
(3)拿提法。醫者兩手掌指著力,分別置於腹部兩側,自上而下、自外向內沿任脈將腹部肌肉擠起,然後兩手交叉扣攏拿提,反複施術7次。
2.病人俯臥位
(1)點按肝腧、腎腧、膈腧、胃腧,每穴約5分鍾。
(2)推揉法。醫者兩手指掌分別置於背、腰骶部膀胱經和督脈上,邊推邊揉反複施術3分鍾。
(3)擦法。醫者兩手交替進行,一手全掌著力置於腰骶部及八穴處,反複擦摩至皮膚微紅、有熱感為宜。
經穴按摩治療功能失調引起的閉經,效果尚佳,但必須與早期妊娠鑒別。如患者是由嚴重貧血、腎炎、心髒病、子宮發育不全、腫瘤等引起的閉經,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內分泌失調,從三焦經尋找出路
很多女性不得不麵臨這樣的問題好好的皮膚突然出現了黃褐斑,肥胖總在不經意間造訪,身體的某些敏感部位會出現腫塊……其實這都是人體生理機能的調控者——內分泌在作怪。
人體有內分泌係統,分泌各種激素和神經係統一起調節人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正常情況下各種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種原因使這種平衡打破了(某種激素過多或過少)就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如肌膚幹燥、暗淡無光、月經紊亂、帶下異常、乳房鬆弛、局部肥胖,失眠多夢、情緒波動、煩躁憂慮,等等。內分泌失調不僅僅影響容貌,還時刻威脅著女性健康。
那如何讓內分泌回歸平衡狀態呢?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經,前麵我們已經講過了,三焦經是人體健康的總指揮,它主一身之氣,是調氣的一個通道。比如有人內分泌失調,但具體怎麼失調說不清楚,到醫院檢查也得不出確切的結果,這時就可以調一下三焦經,以保證身體正常運行。三焦經的循行路線,是從無名指外側指甲旁邊1厘米開始,然後順著手背、順著胳膊的背部上頭,到耳旁繞一圈,最後到眉毛旁邊。下麵就介紹幾個容易操作的穴位。
1.液門(滎水穴)
即津液之門,在無名指、小指縫間。此穴最善治津液虧少之症,如口幹舌燥、眼澀無淚。“榮主身熱”,液門還能解頭麵烘熱、頭痛目赤、齒齦腫痛、暴怒引發的耳聾諸症。此穴還善治手臂紅腫、煩躁不眠、眼皮沉重難睜、大腿酸痛疲勞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