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半渡而擊(2 / 2)

想到這,董守業起身站起來,走到那副好大的行軍地圖旁邊,用手指著地圖,大聲說道:“我決定,分一小部人馬與牛輔將軍取得聯係,傳遞消息。然後我自率大軍攻打聞喜縣城,聽說白波賊軍的大部分糧草都屯在聞喜縣,我軍對聞喜縣圍而不攻,攻而不下,則白波賊軍定會派出一部分人馬,這部分人馬必定渡過聞喜縣城南側的湅水,我軍多派細作,待白波賊軍渡河一半時,我軍趁勢半渡而擊,必將大獲全勝,然後快速回師聞喜,再次攻取聞喜縣城,燒掉白波賊軍的糧草輜重,然後抄小路快速返回安邑與牛輔將軍會和,再一起與白波賊軍決一死戰。必將大獲全勝,一戰而定河東!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聽此策也覺得十分可行,再加上此策對張遼張既等人提出的策略都有所采納,有所增益。於是都大聲叫好,認同此策。

於是董守業讓張既帶著本部人馬押著大部分糧草,進入安邑,與牛輔取得聯係。然後董守業親率重軍改道北上到達界山,再從界山出發,直赴已經被白波軍攻下的聞喜縣。

此時白波軍大營立在聞喜縣和安邑之間的位置上,但是白波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南側和東側,西北方麵關注較少。黃河天險,水流湍急,船隻難渡,而且河東郡西側的黃河以西之地,很多被南匈奴所有,而與河東郡一河之隔的左馮翊紛亂無比,羌兵肆虐,匈奴騎兵到處都是。所以說,河東郡西側黃河登陸,風險較大。而且,白波軍與南匈奴也有勾結,南匈奴也算是為白波軍護衛著西北側翼。所以白波軍把主要精力放在東南。

董守業領著人馬,到達聞喜縣西側附近,將人馬隱匿在稷山附近,又分出哨探查看,隻見聞喜縣城內,人馬不多,防守鬆懈。

董守業便率軍圍城,沒有使用太多的人馬,而且還將人馬偽裝起來,看起來像群山賊。畢竟這個時候,山賊到處都是,想偽裝成山賊太容易了!

其實聞喜人馬不多,又是被從後方攻擊,本可以一戰而下,這時候董守業卻做了個白波軍看起來是昏招,看起來是山賊戰鬥力不濟的表現。董守業派軍攻城,城中隻有老幼病殘全加起來也沒有一千多人,卻是沒有攻破城池,便圍住城池,再行攻打。反而因西涼軍的驕傲輕敵,讓城內有人逃出,報知主軍,尋求支援。這邊郭太楊奉等人知道後方遇敵,本欲全軍回師,又怕牛輔軍銜尾追擊,被人兩麵夾擊。

聞喜乃是白波軍屯糧之地,不可補救。

郭太隻好與楊奉商議應對之策。

郭太向楊奉問道:“楊兄弟。聞喜縣城現在被不知道哪來的一路人馬攻擊,城內兵力不多,情況危急,況且聞喜乃我軍屯糧重地,我軍自起兵以來搶掠的糧草有相當一部分囤積在聞喜縣城之內,不可不救。楊兄弟覺得此時該如何處理?”

楊奉想了想說道:“聞喜是我軍屯糧重地不假,也不可不救,但是這路人馬情況不明,萬一是牛輔的援軍怎麼辦?如果我軍主力回援,那安邑之圍立刻便解,我軍多日辛苦豈不是付之東流,而且牛輔若是銜尾追擊,與我軍大為不利,甚至會導致人心惶惶,一敗塗地。聽聞喜縣逃出來的細作回報圍困聞喜的人馬不是很多,不如我軍抽出一部分人馬快速馳援聞喜,擊潰對方,即使不濟也能謹守城池保護糧草,然後我軍主力繼續圍城。待擊敗牛輔主力之後,再回身剿滅這些亂賊。”

郭太與楊奉隻得派了一萬五千人馬支援聞喜,白波軍主力七萬多人仍舊圍困安邑。

聽得流星哨探探得白波軍派一萬五千多人馬馳援聞喜,董守業心下暗喜,便吩咐按原定計策行動。於是留兩千人多造軍旗,佯裝圍城。自己領著剩下的七千人在湅水北岸設伏。

白波軍援軍趕至湅水河安排渡河。剛渡到一半時,董守業率領埋伏的人馬衝殺出來。先是兩千五百的弓弩萬千齊發,給已經渡河的白波賊軍來了一撥箭雨,然後在命令三千騎兵往來衝殺,最後再全軍一擁而上。

頓時白波軍大亂,四下逃散、自相踐踏,淹死無數。董守業命令手下大喊:“放下武器,降者不殺。放下武器,雙手抱頭,不不準擅自亂動。”一時間降者無數。又安排人打撈落水者。

此役作為董守業的初戰,大勝。

PS:感謝 繁華離落書友的鮮花,謝謝!繼續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