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業對現在的徐榮那是絕對的放心啊!
原本在董守業與徐榮第三次擊敗曹操之後,麾下主將卻是躍躍欲試,想要再次追擊曹操,直接擊殺曹操和張邈,或者是看看還能不能取得更大的戰果,甚至還有人非常囂張,不可一世地提出讓董守業直接領兵攻擊關東諸侯的酸棗大營的。
那時在戰勝了曹操之後,董守業便安排人清點戰果。
清點戰果之後,董守業與徐榮以及麾下的一眾將領討論下一步的行軍戰略。此時大嗓門的華雄起身說道:“少主,我軍此番連戰連勝,士氣正旺,正可一鼓作氣攻下關東聯軍的酸棗大營才是,讓這些個關東鼠輩見識見識咱們西涼健兒的手段。”當下出聲附和的人竟然也有不少。士氣這個東西,是非常神奇的,士士氣旺盛的時候,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擊敗十萬人馬都有可能,現在董守業與徐榮連戰連勝,士氣吊炸天,大家信心十足,那是一切都有可能啊!
董守業帳下也是群聲洶湧,士氣正盛,作為主帥,也不好立刻就出聲拒絕,傷了眾人的積極性。其實董守業心裏明白,此時絕非追擊的好時候,即使是自己的便宜老子董卓也不一定想追擊,畢竟現在以保全實力為上,要盡量避免與關東諸侯的大規模戰鬥。若是手中的實力在與關東諸侯聯軍的硬抗中損失巨大,則接下來長安城內的局勢立刻就會風起雲湧,波瀾叢生,不安分的人立刻就冒頭與關東諸侯相互呼應了。損傷實力據對是不利於未來的西涼軍隊長安局勢的控製。而且現在在右扶風附近一代名將皇甫嵩,屯兵三萬,還是態度曖昧,意向不明。
況且董守業知道,關東諸侯將來那是百分之百要內訌的。自己現在若是引兵追擊,那關東諸侯肯定會暫時停息爭端,聯起手來,調轉矛頭,一致對外。到時候他們的內部矛盾這一出問題將被忽視,將目光集中在全力對抗西涼軍上麵。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董守業可不願意去幹啊!
這時,董守業看到徐榮在案幾上沉思,好像略有所得的樣子,於是出聲問道:“不知徐將軍以為如何。”董守業心裏也在納悶兒:“果然沒有個具有一定戰略眼光的謀士就是不行,沒辦法對形勢做出準確的判斷啊,看來自己以後要注意考慮這個問題了,也不知道那隻老狐狸現在是否在西涼軍軍中,要是在軍中,那一切就好辦多了。”
徐榮沉吟了一會兒,對董守業抱拳施禮,出聲說道:“少主,現在雖然我軍屢敗曹操,但在交戰之中末將發現曹操此人在戰陣之中指揮若定,頗為不凡,其麾下的幾員大將也是驍勇異常,武藝出眾。而且曹操所率領的兵馬新兵較多,尚能與我軍相持不下,當日若不是少主派遣徐晃校尉前來支援,在關鍵時刻趕到戰場,給其軍致命一擊,恐怕徐某也是幾乎被曹操所擊敗,就是徐某的性命也是幾乎不保。由此可見,關東諸侯之中也是能人不少,不可小覷。此時,我軍若是輕易追擊,周圍沒有友軍掩護兩翼,作為支援保護,輕兵而進則必有孤軍深入之憂,此乃兵家大忌。望少主三思。況且我觀關東諸侯並不能團結一致,若此時我軍這外敵一現,反而激起他們同仇敵愾之心。不如暫不追擊,看看關東諸侯會不會滋生變亂,到時逐個擊破,則勝算更大。”
董守業聽了徐榮的這番話,正是與自己不謀而合,不愧是徐榮大大,眼光著實不錯,還能想得如此深遠,不枉我對你高看一眼,於是出聲說道:“徐將軍此言有理,深得我心,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追擊之事,風險太大,不利於我軍整體形勢,就此作罷,休要再次提起。”
頓了頓,又對徐榮說道:“徐將軍大才,父親大人曾經多次對我提起,今日一見,果然如此。眼下父親大人的軍令未出,不知徐將軍有何安排,父親在臨行之時對徐將軍是否有其他囑咐?”
徐榮答道:“啟稟少主,丞相在臨別之時並無其他安排,少主此時自可代父行事統帥大權,徐榮何去何從,全憑少主一聲令下。少主之命便是我軍軍令。”
董守業見狀,也知道情況的確如此,可也得裝模作樣地謙虛一下,做做樣子給下麵的人看,於是出聲說道:“我年紀尚輕,經驗不足,如何能統帥諸軍。徐將軍大才,乃是統帥全軍的不二人選。眼下軍令未到,徐將軍自可自行決定該如何行動,個中緣由,守業必將一一向父親大人稟明。”
徐榮人老成精,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自然知道這是自家少主在跟自己客氣呢,這是在給自己這個老將的麵子,可不是真的要將軍權叫出來,退一萬步講,就算是自家少主把軍權交出來了,自己也不能接受,要想以後在西涼軍中混的好好的,這大權就必須由自家少主來執掌,自己豈能越俎代庖,招人記恨。於是便大聲說道:“少主不可,於公,此時少主官居偏將軍兼上軍校尉,官職不下於我,可以說是我軍眾將之中最高;於私,少主乃丞相大人唯一子嗣,身份尊貴,當然毫無疑問地可以代父執掌大權,諸將皆是少主臣下,為人臣者,豈能不分尊卑,豈能安排君主所為,那不是僭越嗎?少主一言既出,那邊是如同丞相大人之令,誰若不服,自當依據軍法處置,諸位將校可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