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說服(1 / 2)

卻說王允自從接了董卓交給他的活兒以後,也是愁眉不展。

王允可是知道,這朝中的一眾公卿,可沒有幾個是對董卓有好感的,這鄭泰鄭公業可不是什麼好說話的角色啊,雖然王允以前和他也算是有點交情,但是由於現在王允和董卓的關係表麵上看上去比較融洽,董卓也安排王允處理一部分政事,雖然王允王允是感覺是屈身侍賊,可是這鄭泰鄭公業可不會覺得王允是忍辱負重,這天下人大多都以為王允是貪權戀位呢!

現在很多人對王允都是愛答不理的,沒有了往日的好感與友善。要說這鄭泰之前屬於大將軍何進一派的,跟袁紹等人基本上算是一夥兒的,跟王允卻談不上是一夥兒的,雖然皆是清流,可清流中也有好幾個領導人,王允算得上是與黃琬、士孫瑞、馬日磾、楊讚是走的比較近的一夥兒,這鄭泰與何顒、荀攸算是走的比較近的一夥兒。

有道是:錢難掙,屎難吃。既然想有所作為,就得忍辱負重啊!不能漂亮出色地完成董卓交給的任務,王允又怎麼能取得他的信任,隻能迎難而上了。

於是王允隻身來到鄭泰府上,投上拜帖,讓鄭泰府上的門房入內通報。這門房也是個機靈鬼,知道京畿重地,遍地都是大官兒,又看到王允衣著華貴,雖然沒有穿著官服,那經年累月養成的大儒氣息,頓時也能知道輕重,能把王允的身份猜個七大八,當下不敢怠慢,對王允客客氣氣的,把王允迎入會客廳,王允這邊兒趕忙入內室通報王允家的老爺。

這邊兒王允也是在感歎:鄭公業學究天人,就連府上的門房也是彬彬有禮,真是人伴賢良品質高啊!

不多一會,鄭泰由內堂轉出,見到來人是王允,趕緊雙手微舉,遠遠地向王允行了一禮,口中說道:“不知貴客降臨,鄭某有失遠迎,還望貴客恕罪海涵!”

王允這邊也是立刻回禮,口中說道:“公業賢弟客氣了,王某不請自來,叨擾了!”要說這二人的身份嘛,那都是天下大儒,文壇泰鬥,也是朝中大官兒,在身份上那都是差不多,可以說得上是平輩論交。可要說上年齡還是王允大一些,已經是五十三歲了,鄭泰才四十歲,所以王允稱鄭公業為弟並不為過,反而有親近之意。

於是這兩個窮酸腐儒又在一起寒暄客套了一番,各自落座之後,二人又閑扯了幾句,感覺廢話說的差不多了,該進入正題的時候,鄭泰出聲道:“子師兄(王允字子師),此番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王允一聽,是該進入正題的時候了,於是答道:“公業賢弟,說來慚愧,愚兄的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鄭泰一聽,果然如此,便出聲問道:“還請子師兄示下.。”心裏頭也是納悶兒呢:“這王允與自己雖然是彼此認識,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比較熟悉,也算是有幾分交情,但最近王允與董卓走的比較近,很多人說他貪戀榮華富貴,為人所不齒,自己與他也是漸漸疏遠,基本山沒什麼私交了。到底是什麼事情能讓這王允能拜訪自己呢?”

心中正納悶兒呢,隻聽王允說道:“公業賢弟,實不相瞞,為兄此次前來,實為替公業賢弟尋一佳徒。”

說完這話也感覺有點臉紅,要說王允基本上就沒見過董守業本人,隻聽人提起過幾次。如今屈身與董卓,而替董守業張羅拜鄭泰為師,對董守業一點兒都不了解,還在這兒美言誇讚,真是白學了聖人之言,有違儒家為人處世之道啊!

鄭公業一聽也是一愣,原來是替別人找師父的,聽著意思還不是一般人,心裏頭估計是王允的至親好友或者宗族的傑出子弟,畢竟在這個時代,大儒之間互相收納對方的子侄為徒,也是常有的事情,也對雙方都是有利。於是出聲謙遜道:“子師兄學究天人,一代大儒,小弟怎敢與子師兄相比,若是良材,子師兄何不親自雕琢?”心裏頭卻是有點不高興,不願意與王允有太多的瓜葛,也不想收授什麼“佳徒”。

王允苦笑一聲,答道:“公業賢弟嚴重了,鄭氏治經天下聞名,愚兄怎能比得上公業賢弟,況且此人對公業賢弟你是慕名已久,對其授業解惑之事,非公業賢弟不可!”這裏所說的“鄭氏治經天下聞名”是指鄭泰的高祖父鄭眾,以及鄭眾之父鄭興,皆是天下聞名的大儒,鄭家可為是經史傳家,累世大儒,鄭泰正是家傳絕學,非同小可,為天下士人所看重。

鄭泰聽到王允的話一愣,難道王允口中的那個人身份不凡,專為自己而來?見推脫不掉,於是問道:“子師兄,不知此人是誰?竟能有老子師兄的大駕,親自前來張羅。”

王允苦笑一聲:“此人公業賢弟也曾聽說過,正是最近風頭正勁,連敗白波黃巾賊寇、虎牢關揚名天下,滎陽擊敗曹操的董白董守業,乃當朝丞相董卓之幼子。”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