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雲再起(2 / 2)

關東聯軍以出自四世三公袁家的袁紹、袁術兄弟為首,袁紹為盟主,袁術為糧草總督,聚眾三十餘萬,屯兵酸棗,兵臨虎牢關。

袁紹、袁術兄弟二人,以四世三公所經營的人脈關係,天下英才十之八九是袁氏的門生故吏,乃聚天下之人望,握天下風雲於掌中,一時風頭無二,天下豪傑盡皆投之,附為羽翼。

董卓引兵馬二十萬與關東聯軍相持於虎牢關,兩方各用強兵,大戰於虎牢關,一時間,英雄豪傑進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殺的是難解難分。

是時將星璀璨,正是英雄豪傑,揚名立萬之時。

其中華雄一杆長刀殺關東名將多人,一時光彩。

呂大帥哥更是牛氣衝天,打遍關東諸侯無敵手,而後又連戰三英,無雙武藝,天下公認。

又有關二爺溫酒敗華雄,張三爺抵擋呂布近五十回合,劉關張桃子三兄弟戰敗呂布。還有呂布聯合徐晃、張遼,複敗劉關張桃子三兄弟。

都為一時之佳話,天下共傳揚。呂布、關二爺、張三爺、孫堅、徐晃、張遼、華雄或是光芒四射,或是嶄露頭角。

初平元年(公元一九零年)三月,此時董卓東有袁紹袁術兄弟二人領著關東聯軍攻打虎牢關;北有袁紹、王匡部屯兵河內郡,隨時可越過黃河,進擊洛陽;西有天下名將皇甫嵩屯兵三萬於右扶風,意向不明。

三麵受敵,形勢危急,洛陽不可久守。董卓乃以強兵,強行西遷帝都於長安,而後又以天子之命詔令皇甫嵩至長安。

皇甫嵩乃天下名將,漢室忠臣,曾於黃巾一役大放光芒,曾火燒長社,平定豫州兗州,又北上平定冀州等地,於覆滅黃巾中功不可沒。又領兵西涼,平定西涼韓遂、馬騰等人的叛亂威震天下。但見天子之命到達,隻能交出兵權,返回長安,隨後卻被董卓以一閑職而安置。董卓解除西北方向的威脅後,安定長安。而後順利遷都成功。

關東諸侯中見董卓業已西遷,頓時是憤恨不已,但起兵之眾,皆是各懷私心,不肯出兵追擊。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關東諸侯,皆以保存實力為上,停足觀望,不出全力。

曹操與張邈先後領兵追擊皆為,西涼軍大將徐榮以及董卓之子董白董守業所擊敗,幾乎是全軍覆沒。

而後關東諸侯見西涼軍實力強勁,就更沒有了追擊的心思,反而對曹操與張邈等人的失利,嘲笑不已。於是關東聯軍的內部矛盾也是越來越嚴重。

至此西涼軍與關東聯軍的戰事一時偃旗息鼓,暫告一段落。

董守業見戰事暫息,於是返回長安,修兵歇馬,養精蓄銳,又是在其父董卓以及大姐夫李儒等人的幫助支持下,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打造戰具,練兵修甲,積極備戰。

同時,到處搜羅人才,拜訪賢達,以求為自己所用。董守業在長安得其父董卓之助,以王允為引薦之人,拜天下大儒鄭泰為師,學習儒學。

又拜西涼名士賈詡賈文和為軍師,參讚軍機。於是,學習儒學,學習兵法要略,又是勤練武藝,積極進取,在長安城內忙的是不亦樂乎。

初平元年十月,天下輿論皆以袁紹袁術兄弟,不能積極攻占洛陽救出天子為由,大力抨擊袁紹、袁術兄弟二人膽小無謀,不肯為大漢出死力,盡全忠。

袁紹、袁術兄弟二人懾於天下輿論,放棄一直以來的綏靖政策,開始指揮軍隊,威逼洛陽,不過這二人雖然是英武異常,天下俊傑之中的翹楚,卻也還是狗改不了吃屎,依舊是以保存實力為上,讓手下的部將出兵做做樣子,以堵住天下眾人的悠悠之口。

結果,袁紹命令有意歸屬自己的河內太守王匡,領兵前往河陽津,準備讓其屯兵在黃河以北的河陽津,隨時準備強渡黃河,兵進洛陽。而袁術這麵也是繼續支持歸屬自己的大將孫堅,重新拉起人馬,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讓孫堅組織豫州人馬屯兵魯陽,威脅洛陽城南側的大穀關、軒轅關、伊闋關等關隘要地,隨時有可能叩關北上,進擊洛陽。

於是,一時之間,剛剛平靜了幾個月的天下,再次混亂,戰事一觸即發,天下間再起波瀾,曾經的京畿重地洛陽附近風雲再起。

ps:這一章算是第二卷的卷首語,也算是總論吧。求鮮花,求收藏,求評論,求打賞,如果您喜歡本書,請大力支持,今天好好整理一下思路,隻更新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