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風雲再起(1 / 2)

東漢末年天下亂,

英雄小醜各亂竄。

關東二袁關西董,

可憐義真與子幹。

東漢末年,自黃巾起義以來,天下大亂,雖然各有英雄用命,覆滅黃巾。但帝皇失政,宦官攬權,忠臣難以得到施展,也難以挽轉漢室大廈將傾的頹勢,四百年的大漢江山危在旦夕。天下間英雄與小醜共舞,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自逞得一番機謀權政。

靈帝暴斃,大將軍何進扶其外甥十四歲的劉辯為帝,此少年皇帝即為少帝,後何進聯合黨人議諸宦官,又發出詔令,令董卓,丁原等地方實力派將領領兵進京,參與大事。

何進本人卻是踟躕猶豫,難以下定決心,又為其妹何皇後所牽絆,沒有對宦官十常侍大舉屠刀,痛下殺手,反而被十常侍用計誅殺,而後出自四世三公袁家的袁紹、袁術兄弟,引兵攻入皇宮,擊闕犯禁,凡是宦官太監,不分老幼,不分好壞,不分賢良,見到就殺。

十常侍沒有兵權在手、不是二袁兄弟的對手,隻能苟且偷生,蒼狂而逃,裹挾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出宮,帝王血脈處於危難之間,之後袁紹袁術兄弟殺盡皇宮之內的所有太監宦官,多達數千人,又焚燒宮室,於是帝都洛陽城大亂。漢室蒙羞,天子威嚴掃地。

張讓、段珪等人劫擁何太後、少帝和陳留王,盧植盧子幹單身匹馬,孤身一人,手執長戈,直麵張讓、段珪等人,先後用手中長戈殺死數個隨從的宦官,張讓、段珪等人雖數十人眾,卻無奈隻答應釋放何太後,盧植難以敵眾,隻得先救下何太後,何太後由此幸免,張讓、段珪等人困迫,隻得劫擁少帝和陳留王從後宮暗門逃跑,一路倉皇狂奔,逃往小平津。宮內宮外,公卿數百,無人敢追逐,救回少帝和陳留王。

盧植安頓好何太後之後,又是隻身一人,連夜追逐張讓、段珪等人。

後張讓、段珪等人劫持少帝和陳留王一路向北逃至小平津,盧植與聞訊趕來的河南中部掾閔貢會合,追上張讓、段珪等人,盧植與閔貢,手持兵器,毫無懼色,與張讓、段珪等人等人對峙,閔貢厲聲質責張讓、段珪,大聲喝道:“今不速死,吾將殺汝!”所以與盧植一起持劍斬殺數人。張讓、段珪等人惶怖不已,叉手再拜,叩頭向少帝辭曰:“臣等死,陛下自愛!”遂投河而死。

一代宦官十常侍,也曾縱橫京師,風光八麵,最後卻落得落水而死。

至此,困擾大漢王朝百餘年的宦官弊政,不複存在,清流黨人與宦官之間相鬥多年,也沒有搞定的宦官問題,在極短的時間內,被袁紹、袁術兄弟以異常暴力的手段,徹底的解決宦官幹政的問題,而此時,在洛陽城內估計也難以找到一個太監。

袁紹、袁術兄弟二人也被所謂的清流黨人推為英雄,一時風頭無二。

而盧植與閔貢扶少帝和陳留王逐流螢之光,徒步向南而行,至一農家,得一平板馬車,讓少帝與陳留王上車,盧植與閔貢推拉少帝與陳留王而行,後從一館舍找到兩匹馬,少帝與陳留王各自騎著一匹馬,盧植與閔貢牽馬而行。

後董卓領兵至顯陽苑,見火光衝天,知必有禍事發生,於是領兵快速前進,會合公卿,終於在北邙山下奉迎到天子。

天子隨董卓回轉宮中,大赦天下。

董卓率領大軍控製京師,平息混亂,而後又聯合何進的部將吳匡,誅殺何進之弟,吞並何進的部眾,獲得京畿附近所有軍隊的指揮權;聯合呂布,以李肅攜帶金珠財寶,寶馬赤兔策反呂布,又以董卓手令,使董卓與呂布結為義父子,呂布便殺死丁原,於是董卓得以吞並丁原的部眾。

又有天子孱弱,不及陳留王聰明伶俐。董卓擁強兵在手,廢立天子。

可憐盧植盧子幹雖有驚天之才,兩次率兵平定南蠻叛亂,後又在黃巾之亂時,以少量的兵馬圍困大賢良師於冀州廣宗,使之不能移挪半步,穩紮穩打,滴水不露,給在河南平叛的朱儁,以及在兗州,豫州,南陽附近平叛的皇甫嵩,創造了有力的條件,最終讓皇甫嵩與朱儁平定黃河以南的叛亂,而北上河北,最終平定冀州,撲滅黃巾之亂。而後在十常侍誅殺何進,霍亂京師,袁紹袁術兄弟,領兵攻犯帝闕,張讓、段珪等人劫持天子是,又屢屢救助天子與危難之時,卻是沒有能掌握權柄,受到重用,也算是懷才不遇,一身才華卻是難以得到足夠的施展。

初平元年(公元一九零年)正月,關東諸侯以董卓無道,濫殺公卿異己,暴虐不已,便聯合天下諸侯起兵反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