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賈詡被董卓從河東調到長安歸於董守業麾下作為軍師,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想來不過是陪太子讀書之類的活計,還不如跟著牛輔鎮守河東呢。
在賈詡看來自己現在在西涼軍軍中資曆尚淺,官位也低,人微言輕的,也難以成就什麼大事。河東地理位置相當重要,無論是將來西涼軍北上並州,經略河北,還是兵出函穀關繼續東進,重新占據洛陽,都少不了牛輔的在河東的配合,因此未來的河東郡估計也是戰事不斷,正是謀臣武將們發光發熱的時候,正好能讓自己有機會建功立業。
現在的賈詡可不是見慣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事分分合合,朝廷崩潰,天下混亂,也沒有幾度易主,生死交替而後心灰意冷,成為一個選擇明哲保身,不願輕易沾染世事的老狐狸。
再加上本身也是自我感覺才華橫溢,一腔抱負,也不願終老田園。西涼名士閻忠評價其有“良、平之奇”,這張良和陳平要是沒有建功立業,一腔抱負無法施展,那還能叫張良陳平嗎?有道是年過四十而不惑,此時的賈詡已是天命之年,正是建功立業,成就一番功名的好時候。
現在的董守業雖然已經嶄露頭角,取得了幾場勝利,卻沒有經曆過什麼惡仗,困境,再加上年紀比較輕,難以服眾,所以能力還沒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
賈詡被董卓強行調到董守業的麾下,也有幾分的無奈,幾分的不情願,還有點對新晉人才的好奇,畢竟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董卓的命令,賈詡也是無法違背,所以隻能收拾行裝,來到長安。
當初在接到丞相的調令的時候,上麵隻是說到長安任職,卻沒有說什麼具體的職位,後來多方打聽,賈詡又向自己的上司牛輔詢問,才得出自己要被調到丞相之子董守業的麾下。
賈詡記得剛剛來到西涼軍的時候,董卓剛剛擔任太尉,征辟天下名士,賈詡在西涼有點名氣,當時便被太尉府征辟為太尉掾。
後來又以太尉掾遷為平津都尉歸屬與中郎將牛輔的麾下,輔助牛輔屯兵安邑,守衛河東,而後白波黃巾賊複起,賈詡卻是由於剛剛到牛輔麾下,人生地不熟,又是人微言輕,連向牛輔建言獻策的機會都不多。
牛輔作戰失利,向董卓求援,董守業領兵前去支援,在蒲阪津登陸,包圍聞喜縣城,然後圍點打援,趁白波黃巾賊渡湅水時,半渡而擊,滅了援軍,而後進入安邑城內與牛輔會和,再以疲兵之計,三次夜襲白波大營,攻破白波黃巾賊主力,迫使其殘部向東流竄,進入河內,東郡等地。不到月旬,這位少年將軍便與牛輔一起平定河東黃巾賊的動亂。
沾了點勝利的光,牛輔犒賞全軍,恰好賈詡的上司一個校尉在戰鬥中身亡,賈詡運氣好,頂替上去,便升為討虜校尉。本以為將來能在牛輔的麾下嶄露頭角,成就一番功名,沒想到一紙調令,便飄然而至。
還好,到了長安之後,賈詡的這位新上司,新主子對賈詡還是非常的不錯,有時接風洗塵,又是安排衣食住行的,做的可以說是麵麵俱到,十分貼心,也讓人十分舒服,難以推辭。
賈詡也開始認真觀察自己的新主子,看看這位如今風頭正勁的年輕人是否值得自己效忠。難得的是賈詡的這位年輕的新主子,還不錯,各方麵都比較優秀,賈詡也比較滿意。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賈詡這個新主子,一上來都任命賈詡為軍師,也是讓賈詡驚喜不已,沒想到陪太子讀書竟然還是個重活計,還能有機會讓賈詡,發光發熱。
要說作為校尉,引兵征戰,賈詡這個小身板還真不一定能抗的住,作為軍師,不用衝鋒在前,隻需要在有事兒的時候出出主意,設計幾個奇謀,正好讓賈詡一展所長,專業十分對口啊!
而且這個年輕的新主子對賈詡執禮甚恭,敬愛有加,對賈詡非常推崇,人前人後都是“軍師軍師”地叫著,給足賈詡麵子,讓賈詡很是受用。
更讓賈詡想不到的是,賈詡的這個新主子竟然還在秘密種植一種高產的糧食。當今之時,南方主要種植稻米,北方主要種植粟麥,南方地廣人稀幾近蠻夷之地,北方地大物博,但是粟麥的產量有限,一畝地所產不過四五石,三百斤左右的糧食。五口之家,能有兩個勞動力,所能耕種的土地不過三十畝,能收得九千斤的糧食除去苛捐雜稅,不過剛剛糊口,難有餘糧。若是太平年景,天公作美,或者略有餘糧,溫飽不愁;若是遇上災年,那隻能是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才可勉強度日,甚至難以溫飽。若是大災大難,那隻能是餓殍滿地。而如今,自己的新主子正在種植的高產糧食,畝產幾乎是現有粟麥的二到三倍,一旦成功,這種局麵則可以大大改善,可以活人無數。爭奪天下,無外乎是土地和人口,有了人就有了兵,就能耕種更多的土地,有了兵就能打下更多的土地,有了土地就能養活更多的人,這樣的無限循環,最後才能使奪得天下的機會大大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