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收編(1 / 2)

董守業聽完徐榮講述事情的經過之後,對徐榮說道:“徐將軍,此次有不戰而屈人之兵,深得兵法精髓啊!”

徐榮趕進謙虛道:“公子過獎了,此乃末將分內之事。”

董守業又問道:“徐將軍,不知目前洛陽還有多少人馬?”

徐榮答道:“本來朱儁的麾下應該是有七千人左右,其中丞相給其調撥了五千,朱儁自己的部曲有兩千人。而朱儁麾下的兩千人中有一千人是其常年跟隨的心腹,剩下的一千也就是上任河南尹之時,朝中與之交好的一些公卿,以及一些世家大族資助了其一千人馬。最近末將與朱儁對抗。朱儁的心腹部曲損失不少,隻剩下五百多人,現在也已經幾乎是全部消失,估計是分批潛逃了。現在洛陽城內估計還有六千人馬。”

董守業一聽,也是一股不少的人馬,於是開口說道:“若是現在本公子想收編這些人,此事是否可行。“

徐榮想了想,答道:“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丞相在給朱儁調撥人馬的時候,撥了一校西涼軍,又從原先的洛陽守軍中調撥了一些組成一校人馬合起來總計五千人。西涼軍自然不必多說,整編起來沒有任何問題。而洛陽守軍中一部分是來自於之前的執金吾和城門校尉。執金吾麾下有緹騎(騎兵)四百、持戟(步卒)六百,不過緹騎多是富家子弟組成,持戟都是出身寒門。後來洛陽城大亂之時,這些附加子弟都跑光了,隻剩下幾十人和一些馬匹,倒是持戟基本上都在,總計有六百多人的樣子。城門校尉麾下的城門屯兵也是一樣,在洛陽大亂時也是逃了不少,原本有三千六百人(城門校尉專門負責洛陽城門的守衛工作,總領洛陽十二城門司馬,十二城門每一城門設一城門司馬、一城門候,把守城門,領兵三百),洛陽大亂之後還剩三千多人,從中調撥了一千九百餘人。至於公卿士族贈送的一些私兵,現在不過是一些無主之兵,收編非常容易。公子,以上便是朱儁麾下兵馬的全部構成,請公子定奪。”

其實,董守業知道關於洛陽守軍的那部分,自己的便宜老子董卓將其調出,然後安排麾下的西涼軍接替其職務,以便其更好地控製洛陽,控製小皇帝。這個大家雖然是心知肚明,但也不好挑明。

董守業聽完,便說道:“徐將軍,這部分人馬,你先整編,現在本公子手下也沒有合適的人手。徐將軍久經沙場,對此事應該是駕輕就熟,此事就又有勞了。”

徐榮抱拳行禮道:“末將一定不會辜負公子的信任,好好辦理此事。”

總體來說這種成建製地收編部隊的方法無外乎兩種:

一種就是隸屬關係全部解散,重頭開始編組。這種方法簡單、粗暴、省心,而且花費的時間特別少,收編過後也可以使那些被整編後的戰士有一定的戰鬥力,雖然不是百分百的戰力,但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聊勝於無,主要作用也就是起一些輔助作用,幹一些幫忙運送一些輜重、糧草之類的活兒,在一個整個的大的編製裏編製裏作為輔助兵,或者是作為預備隊,一般戰鬥不上戰場,等到實在無人可派,或者是敵人已經潰散的時候,主力部隊需要休息的時候,派上去參與追擊,打打醬油,撈一些戰功,替換一下主力部隊。這種情況一般比較適合對於不熟悉的部隊或者是投降的部隊。這種情況也是經常是在作戰期間,就根據具體情況情況著手更改隸屬關係,始終保持下級部隊在上級指揮部的指揮範圍之內,始終保持下級部隊與上級指揮部距離合理。這樣才能將整編後部隊的戰力最大化,而且將風險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但是這種重新打亂編製的部隊,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經過一定時期內的規範訓練,也可以形成相當的戰力,畢竟隊伍裏老兵比較多,有一定的戰鬥經驗,以老帶新,可以快速適應訓練,而且即使是到了戰場之上,隊伍中的一些老兵油子也可以讓一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快速適應戰場的高壓、殘酷環境,在日常的訓練中,也可以對新兵進行心理輔導,給即將上戰場的新兵做好心理準備。

第二種就是成建製地加入到整個軍事編製的戰鬥序列中,比如原先董守業的麾下是西園八校尉,每校人馬二千五百人,現在另外有一校或者二校的人馬需要整編進入董守業的麾下,那董守業就可以直接將這一校、二校的人馬直接加入到自己的戰鬥序列中,變成西園軍的第九校人馬,或者是第十校人馬。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直接委派一個或者兩個校尉,給他們的麾下增加一校人馬歸他們統領。當然這種情況比較適合一些相對熟悉的兵馬,比如說從徐榮或者一些其他西涼軍將領的麾下調撥一些人馬,這些人馬是己方的友軍,自己對這些人馬也是比較熟悉,兩方無論是各方麵都是比較熟悉,那這種整編就比較方便了,隻需要一直調令就可以了。但要是整編一些陌生的部隊時,那這種情況風險就比較大了,萬一這新加入的成建製的部隊臨時反水,那將會造成部隊內部的極大混亂,對於部隊戰力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而且陌生的部隊不熟悉自己的戰法戰術、以及戰鬥特點,指揮運轉會相當不靈,整體來說部隊的增加指揮是累贅,而不會帶來部隊戰鬥力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