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這樣,朱儁也並不認為自己可以從徐榮的身上占到多大的便宜。
朱儁在再次舉兵西進的同時,也積極地聯係袁術、孫堅等人,也想要從當事人那兒了解一些大戰的具體細節,但對方卻是語焉不詳,很讓朱儁惱火。
原來是袁術在得知孫堅是被董卓之子董白擊敗之後,感覺到非常地沒有麵子,再加之朝廷詔令說的是徐榮率軍,所以多多少少地給袁術一些安慰,因此袁術下令封鎖消息,順著朝廷的意思,以求能挽回一些顏麵。
所以袁術軍內部除了一些心腹將領之外,大多數人都是認為孫堅是敗於徐榮之手。而孫堅方麵也不會覺得自己敗給一個“毛孩子”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兒,所以也不會到處張揚,反而順著袁術的意思來做。而朱儁通過袁術、孫堅方麵傳來的消息,雖然有些懷疑,但是也無法證實。
由於雙方對對方都頗為忌憚,所以打的很保守。玩的都是一些小範圍的接觸,都是相互之間的試探性攻擊。
如果按照正規的戰報來說的話,應該是:朱儁自從在中牟縣起兵以來,舉兵西進,一路連克京縣、滎陽等縣,占據縣城,威逼成皋。而西涼軍方麵的應對是離開鞏縣,快速占據虎牢關,依托關隘堅城與朱儁對峙。
在雙方的細作都各自打聽到對方的消息之後,都是不約而同地選擇繼續加強偵查的力度。董守業方麵也派了一小隊騎兵去做試探性攻擊,負責領導這個小隊的正是前段時間的那個“檢漏王”,這哥們上次走了大運,升了官兒了。原本就是個統領五十人的小隊長,上次僥幸臨時統領了四個小隊,結果立了大功,直接升了一級,做了統領四個小隊,麾下有二百人的屯長。
這次這個新任屯長再次出戰,主要負責偵查對方,不過這次沒有了上次那麼幸運,雙方在汜水河附近遭遇,然後毫不猶豫地交火。對方也是一屯左右的人馬,兩百騎兵。
雙方交手之後,西涼軍的二百騎兵可以說在馬匹、裝備、人員訓練等方麵都是優於對手,但是卻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雙方接戰之後,西涼軍略占優勢,取得了有效殺傷,先聲奪人,擊殺了對方二三十人,己方基本上沒有什麼損失。緊接著對方見到局麵於己不利,便且戰且退,沿河而走。西涼軍的那個屯長見狀,立刻引兵追擊。結果對方之前在河邊設置了一些絆馬索、拒馬之類的隱形工事,都是埋在一些比較不起眼的地方,一眼乍乍望去,很難立刻就發現。於是,在當場就有十餘騎兵被絆倒,一時之間隊伍發生了點小混亂。結果敵人立刻掉頭還擊,趁著對方的混亂,可勁兒地攻擊。還好那個屯長反應的快,立刻約束好麾下的騎兵,成功組織起反擊。
最後雙方半斤八兩,幹了個平手,誰也沒有占到什麼便宜,各自損失了五十多個騎兵之後,然後各自撤退。
ps:今天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