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軫在收到孫堅逃到梁縣,在梁縣縣城內重整旗鼓的時候,一顆心開始活泛起來。他想要帶領兵馬攻下梁縣,搞死孫堅,幫助自家公子董白除掉孫堅這個心腹大患。
於是,胡軫盡起城內一萬兵馬,前往梁縣。
在胡軫看來,孫堅在梁縣即使重新聚集兵馬,也不過能聚集個一萬多人,可是這一萬多人中士氣低落,丟盔棄甲,又能擁有什麼戰鬥力,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所以胡軫對於此戰很有信心,他相信即便自己損失大一些,隻要能夠成功擊殺孫堅,讓公子高興,在胡軫看來都是值得的。
從陽城出發的胡軫,沿著潁水逆流而上,一直往西。胡軫一路穩紮穩打,將行軍速度控製的不快不慢,防止敵軍的突然偷襲。之所以沒有往南走,就是擔心從陽城一直往南走,會在梁縣以東被敵人斷了後路。所以在選擇往西走,正好背靠洛陽南側的大穀關,也可以讓關上的士卒配合自己的進攻,同時為自己保障後路。
從整體來,胡軫選擇的方略十分穩妥,可行性也非常高。
孫堅收到胡軫起兵向己方開拔的消息之後,也開始積極準備迎戰胡軫的進攻。於是孫堅在梁縣縣城北方的陽人聚,廣成聚兩個村落布置前沿陣地,設置幾個塢堡,狙擊胡軫,延遲其進攻步伐。
胡軫率領人馬快速達到陽人聚附近,此時遭到孫堅設立塢堡的狙擊。
孫堅設立的塢堡正是之前此地的一個豪族留下的,當年建此塢堡正是為了阻擋黃巾軍的進攻。之後塢堡的主人隨西涼軍西遷,塢堡就空閑下來了。孫堅在這段時間收集附近的情報,發現這個塢堡,便果斷進駐,利用此塢堡來阻擋敵人。
胡軫發了狠,不惜代價強攻塢堡,最後成功攻下。這個塢堡雖然被胡軫攻下,卻也成功地為孫堅爭取到一些時間。對於攻占塢堡所受的損失較大,胡軫惱怒不已。恰好此時軍中一些將士犯了軍紀,違反胡軫的命令,屠殺塢堡內的已經投降的孫堅軍。胡軫更加憤怒,放出狠話,再有人敢違抗自己的命令,即便是多大的官兒,都將嚴懲不已,即便是個“青綬”也絕不放過。
胡軫提到要斬殺“青綬”這話一出,軍中立刻開始議論紛紛。胡軫所提到的“青綬”在其軍中有兩個人,一個便是他自己,另外一個便是楊定。沒有人會認為胡軫會跟自己過不去,他透露的意思就是即便楊定觸犯軍法,自己也必須予以斬殺。
楊定,字整修,原為涼州的豪右大人,是董卓在西涼時收服的當地豪族,後隨董卓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累功遷官至校尉,雖然是個校尉可是深受董卓喜愛,特賜一銀印青綬。
去年年末董卓派遣胡軫經營陽城的時候,便是派此人作為胡軫的副手,與胡軫搭檔。
此人出身西涼,也是豪勇之人,其武藝與胡軫相若。
之前正是楊定的手下觸犯了胡軫的軍法,胡軫礙於楊定的情麵上沒有當場處斬,但是其性子憨直存不住話,沉不住氣,於是放出狠話來警告楊定。其實其本意也就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真的要把楊定怎麼樣,但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楊定聽到胡軫放出的狠話後便放在心上了,從此開始對胡軫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