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殺了橋瑁之後,便派遣自己的心腹王肱作為東郡太守,鞏固自己的地盤。
劉岱殺完橋瑁之後,作為盟主的袁紹非但沒有出言聲討,率領群雄為死者討回公道,反而跟劉岱一樣朝著自己昔日的盟友開刀。之前袁紹是用了計謀占了韓馥的冀州,現在袁紹將自己的矛頭指向自己昔日的盟友,指向自己的弟弟袁術。
當然這裏麵有一段曲折,當初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谘投靠袁術,後來袁術為了拉攏孫堅便表其為豫州刺史,此時袁紹作為盟主行車騎將軍,任命百官,袁術這廝一直與乃兄袁紹不對付,所以在表奏孫堅為豫州此時的時候便沒有知會袁紹。
那袁紹作為天下諸侯的盟主,天下人望之首哪能吃這虧啊?現在謀奪冀州之後,實力大漲,也騰出手來了,於是便下令讓周昂做豫州刺史,並支持周昂拉起一支人馬來與孫堅爭奪豫州刺史,爭奪豫州的主導權。
再有袁紹已經收到孫堅在洛陽獲得傳國玉璽的消息。
袁紹收到這個消息之後是震怒不已,沒想到孫堅匹夫竟然如此大膽,獲得玉璽之後不將玉璽交給聯軍盟主,反而私自藏匿,此舉將置盟主於何地,簡直是無法無天。傳國玉璽者玩意兒是國之重器,社稷之寶,誰不想要?孫堅一匹夫爾,何德何能竟然藏匿傳國玉璽,應該把重寶獻給聯軍盟主才是。既然給臉不要臉,不把寶貝主動獻出,那就隻能是自己動手搶了。
有人說袁術是個小人,心胸狹隘,睚眥必報,那以此推知作為其一個老子造出來的袁紹其心胸也不會大到那裏去,所以袁紹沒有對孫堅客氣。
於是,袁紹給周昂下了兩條命令。第一條,便是與孫堅爭奪豫州,控製豫州;第二條便是從孫堅的手中搶回傳國玉璽,最好能搞死孫堅。
為了預防萬一,防止周昂不是孫堅的對手,袁紹還弄了個雙保險,讓荊州劉表攔截孫堅,逼迫他交出傳國玉璽。自從關東聯軍組建以來,其內部就紛爭不斷,內鬥不已。
關東聯軍分屯三線,其勢力之間也漸漸產生聯係,最終演變成三個部分,一是袁紹、劉岱、張邈、張超、劉表組成的聯盟;二是袁術、公孫瓚、陶謙組成的聯盟;三是一些中立派、騎牆派等等。(曹黑子現在屬於袁紹的部下,還沒有成為獨立的勢力,所以暫時不做討論。)這三派中以袁術、公孫瓚、陶謙三人聯盟的實力最強,但是袁紹一派聯盟中的人才多,發展後勁強。目前袁術實際控製南陽,通過孫堅控製豫州,公孫瓚麾下有這群諸侯所沒有的強大騎兵,陶謙占據徐州;反觀袁紹占據冀州,劉岱、張邈、張超是兗州勢力,劉表占據除南陽之外的荊州,所以兩派之間,雖然袁術聯盟一方略微占優,但總體來說不相上下。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周昂既然決定做袁紹的走狗,那肯定得為其主子分憂。所以,周昂在接到袁紹的命令之後便帶著麾下人馬馬不停蹄地趕往陽城附近,尋找孫堅。
周昂這次不是自己來,還帶著幫手,其一便是自己的弟弟周喁,周昂,是揚州會稽人,有兄弟三人,分別是周昕、周昂、周喁,是揚州會稽人。老大周昕字泰明,現任丹陽太守,老二周昂,字仲明,會稽人,現任九江太守,老三周喁字仁明,目前還沒有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