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見到自己的兵力不濟,無法有所作為,隻能去投靠自己的老朋友袁紹,有道是大樹底下好乘涼,現在的袁紹作為天下人望之首,曹操能抱上這個粗大腿,自然是能混的滋潤一些,做起什麼事來,有老大袁紹的幫助自然是容易一些、簡單一些。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曹操雖然對袁紹派兵去征伐其弟袁術略有微詞,但也得執行袁紹的命令。
於是,周昂、周喁兄弟二人並著曹操,率領二萬人馬,前往孫堅目前的屯兵所在地,陽城。
周昂是正兒八經朝廷的九江太守,所以麾下人馬較多,有一萬五千人,而混兗州片兒的周喁相對較少,與曹操的人馬加起來才五千餘人。
周昂從其領地九江郡出發,由於打著盟主袁紹的旗號,所以周邊郡縣的人馬也不敢阻攔,一路大開綠燈。這哥們兒率領大軍從九江郡郡治陰陵出發,一路向西進入當塗縣,然後改走水路,由當塗縣登船進入淮河,順風南下,在壽春縣西南方向的淮河與潁水的交彙之處,改道進入潁水,然後溯流而上,經汝陰、項縣、西華、臨潁、潁陽等縣,最後達到豫州潁川郡的陽翟駐軍。
而曹操與周喁二人卻是由陳留出發,經尉氏縣、長社縣到達陽翟。曹操與周喁二人所部距離孫堅的陽城距離較短,本來可以很快就能到達陽翟,但是其二人兵少,怕不是孫堅的對手,所以等待周昂出發的確切消息之後,一路往來聯係,定好時間,幾乎是同時到達陽翟。
本來三人跨境而擊是兵家大忌,但是前任豫州刺史孔伷病故,新任豫州刺史的人選又有所爭執,所以三人才會如此囂張,再者孫堅自從被袁術表奏為豫州刺史之後,便一直在洛陽附近征戰,沒有時間來整合豫州,再加之潁川太守李旻又被西涼軍所殺,所以三人才會如此囂張。
三人在陽翟會合之後,商議具體出兵方略,周昂作為三人組的統帥,主張立刻出兵攻擊孫堅,擒殺孫堅之後,便名正言順地執掌豫州。而曹操卻以大軍剛剛到達潁川兵馬疲憊,需要修正一番,才能形成有效戰力為由,勸周昂修正幾日再行出兵。
周昂三兄弟與曹操的關係一直都是非常好,所以對曹操的建議是毫不猶豫地采納,再加之孫堅自從討伐董卓以來,相對於其他諸侯來將也算是屢立戰功,周昂也不敢輕視。
孫堅打探到周昂率領二萬大軍前來與自己爭奪豫州,心下不禁黯然,沒想到自己在洛陽前線九死一生,仍是被小人算計,袁紹表麵上一派正人君子的模樣,暗地裏卻是做出如此小人行徑,攻打董卓時像個慫包,現在爭權奪利起來卻是大顯身手了。
孫堅本來以為周昂會認為己方老師疲憊,以其新銳之氣,一鼓作氣拿下自己駐守的陽城,沒想到其軍中竟然還有高人,提出先行休整的策略,沒能讓自己以逸待勞。
見到敵人不急於與自己交戰,孫堅便立刻向其主公袁術求援,希望袁術接應自己的人馬盡快到達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