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陽城局勢(2 / 2)

李蒙聽完,雙手抱拳道:“李蒙謹記公子與軍師的教誨,絕不擅自出戰!”

董守業聽完李蒙表完決心,往前走了幾步,看著遠方的一片樹林,然後說道:“二袁自小不合,相互爭鬥是早晚的事兒,沒想要二袁竟然如此迫不及待的相互攻伐,原本本公子放孫堅南下,是想趁勢奪回陽城,把握住洛陽南側門戶。現在既然他們已經鬥了起來,那也是件好事,若是他們能團結一心那才是我軍的心腹大患,這幫關東鼠輩,早晚會被我軍逐個擊破。”

李蒙一聽,頓時感覺熱血上湧,不禁被董守業的信心所感染,過了一會又問道:“請問公子,二袁爭鬥結局會是如何?”

董守業哈哈一笑,道:“袁紹剛剛得了冀州,信心暴漲,以為天下不足定也,竟然這麼快就將大手伸往豫州。這豫州是袁術的後花園,怎麼能容忍他人染指,必定是強力反擊。袁紹此舉確實手伸的太長了,肯定討不了什麼好處。袁術現在實力大漲,強龍不壓地頭蛇,,袁紹所派的周氏兄弟與曹操不過是一路偏師而已,又怎麼能對抗手握二州之力的地頭蛇袁術呢?我看這袁紹這一路的偏師,早晚會被袁術逐出豫州。”

賈詡忽然問道:“公子以為袁本初此人如何?”

董守業一愣,想了一會兒說道:“此人實乃我軍大敵!若是以圍棋之道來衡量一個人,袁本初當屬一流國手,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賈詡接著問道:“此言何解?”

董守業答道:“袁本初少年揚名,身居洛陽養名,坐等升價二十年,賺的天下的名聲,實為黨人之領袖。一介庶子,竟然考一己之力而至於如此,端的不可小視。且不論誅殺十常侍此舉是對是錯,單論曹操矯詔起兵反對我父開始,袁紹趁勢而起,一舉突破韓馥對其的圍堵,離開渤海,成為天下群雄的盟主,再一次名動天下,從此天下豪傑皆以其為英雄爭相歸附。之後,一謀取冀州,兵不血刃,這一手猶如神來之筆,堪稱完美。以本公子之見,河北四州早晚是袁紹的囊中之物。如此人物當真是我軍大敵也!”

賈詡聽完,點點頭,顯然是非常讚同董守業的話,對於董守業能客觀評價對手,而不是一味地貶低和諷刺感到十分地滿意。

李蒙卻是有些不解,問道:“剛剛公子不是說袁紹派出周氏兄弟與袁術爭奪豫州會失敗,怎麼這會兒又開始誇讚起袁紹來了?”

董守業看了看李蒙笑了笑,沒有說話。

賈詡接口道:“袁本初派出的周氏兄弟不過是一路偏師而已,無關整體大局,再說了,這周氏兄弟也不是袁本初的嫡係人馬,即便是全軍覆沒,也不會對袁本初的實力有任何的損失。這個豫州對於袁本初來說算得上是得到了便是錦上添花,得不到也無關緊要。對於袁術就不一樣了,袁術是一定要掌控豫州的。袁本初此舉最大的用意便是給袁術製造麻煩,讓袁術無法對豫州形成有效的控製。”

李蒙聽完,道了一聲:“原來如此!”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兩個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最好的結果不是自己的產品比對方好,自己的發展速度比對方快,而是在保持己方一定發展速度的同時,盡量給對手使絆子,下黑手,拖住對手的後退,限製對手的發展速度,從而使己方的發展超過對手,並將其遠遠低甩在自己的身後。

現在的一些公司的確是這麼幹的,比如紅罐涼茶之間的爭鬥便是典型,各種不要臉的招數都能用的出來,袁紹雖然不是現在人,沒有現在人心中的那些小花樣、小齷齪,但是道理方麵都是相通的,各自有各自的表現形式而已。

大道至簡,萬法歸一啊!

說實話,袁紹的陰招使得非常地好,取得的效果也不錯,成功地給袁術製造了巨大的麻煩,限製了其發展速度。最為直接的表現便是豫州局勢不穩,原本一些已經倒向袁術的世家大族或者各種勢力對袁術的信心開始動搖,有許多人開始觀望,在二袁之間搖擺不定。就連汝南袁氏大本營中也分成兩派,要知道再次之間,袁氏大本營中的人幾乎全部是倒向袁術的。

現在的局勢不利於袁術,不過袁術也不是善茬,被人黑了一下,自然會全力反擊,管他是不是自己的兄弟呢?

袁紹這次陰了袁術,成果喜人,可是也給自己帶來了一個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