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阜一聽頓時心中大定,這五萬人馬可是不少了,韓遂與馬騰雖然是聚眾十萬,但其中烏合之眾不少,大順風仗沒什麼問題,可是一旦戰事受挫,那部隊的戰鬥力便會急劇下降,甚至於崩潰,其戰力及其不穩定。董守業雖然隻有五萬人馬,但都是訓練有素,都是正規軍出身,不像韓遂與馬騰那樣軍中都是二半吊子。
又出言問道:“不知將軍需要冀縣軍民如何配合?”
現在的情況是董守業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可以說是掌控著冀縣城內軍民的生死,所以戰事肯定得以董守業麾下大軍為主,冀縣城內的軍民都得配合才行,故而楊阜才會有這麼一說!
董守業聞言,笑了笑說道:“配合倒是不敢當,論職位韋涼州可不比我這征西將軍低,論年紀,其更是董某的長輩。不過,既然兩軍配合就得注意協同調度,保持一致。等到戰端開啟之後,本公子希望冀縣城內將士不要擅自行動,一切以牽製敵軍為主。牽製的敵人越多,我方麵的壓力便越小,如此戰勝敵人的可能性便越大。”
楊阜點了點頭,說道:“那將軍對我冀縣將士有何要求?”
董守業搖搖頭,說道:“要求倒是不敢當,隻希望城內將士繼續擴充戰備,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各種守城物資要多收集一些,另外最好準備一隻三千到五千人的預備隊,而且時不時地將部隊拉出來讓敵人知道。”
楊阜不解地問道:“這卻是為何?保存實力不讓對手知道,在關鍵時刻出其不意地給敵人致命一擊,才能對戰局起到有力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董守業答道:“眼下雙方實力幾乎相當,故而想要在短期內擊敗對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戰場上局勢千變萬化,展露實力是為了讓對手產生顧忌,不敢輕易攻城,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牽製敵人的兵力,還可以降低己方部隊的傷亡,如此豈不是更好?”
楊阜說道:“如此一來,戰期必將延長,我等又該如何戰勝敵人?”
董守業答道:“耐心等待,等對手犯錯之後,我軍再抓住機會,猛攻敵軍。”
在董守業看來,韓遂與馬騰的叛軍雖然是聲勢巨大,但是有個致命的問題,便是糧草問題。雖然董守業的西涼軍糧草不是非常寬裕,但是韓遂與馬騰的叛軍在這方麵更加糟糕,隻要董守業能夠抵擋著住對方前期的進攻,將戰事拖向拉鋸戰之後,敵方必將會出現糧草不濟的情況,到時候便是反擊的機會了。等到那時,韓遂與馬騰糧食吃盡,部隊軍心不穩,變得混亂起來,董守業便會帶著大軍大顯神威了。
曆史上,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好多次,與董守業關聯比較大的便是董卓死後,李傕執掌西涼軍,馬騰與韓遂進攻李傕,李傕選擇堅守,等到馬騰韓遂二人糧盡之後便開始退軍,這時李傕果斷出擊,馬騰韓遂果然大敗,要不是韓遂的老鄉樊稠給韓遂手下留情,韓遂差一點把命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