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子康複(2 / 2)

董卓此時有些忍不住地想到,既然兒子那麼出色,那麼自己要不要提前將手中的基業交給董守業來掌管,當然這隻是一個念頭而已。

現在的時機還不算成熟,雖然現在的董守業在軍士方麵有所建樹,但是相對於董卓來說還是經驗尚且,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要是說到政治方麵,那差的更是海了去了。

作為一個父親,董卓是希望董守業能夠得到更多的磨練的。

董卓在董守業走後這段時間一直對王允是有所防備的,不像以前那麼信任了,隨著其掌權的時間越來越長,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麾下,為其所用。

政治便是這樣,沒有太多的常青樹,更多的是牆頭草。

而其子董守業在洛陽以及西涼的接連勝利,在軍事上取得的一些成就,擴大了西涼軍的聲威與影響,使得董卓對局勢的掌控也越來越強。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軍事上的勝利,大多可以帶來政治上的勝利,這種情況極其普遍,到了董卓父子這兒也很靈驗。

一個強大軍事集團的崛起,必定會有人附為羽翼,畢竟天下這麼大,不得誌的人太多太多了,想要出人頭地的人太多太多了。

隨著倒向董卓的人越來越多,那董卓的選擇也是越來越多。這時候,王允的地位也越來越不穩固,隻要董卓願意,隨時就可以挑選出一個人來代替王允。即便是再王允相同陣營的世家大族中,隻要董卓願意,也會有人願意去取代王允的地位。

雖然這樣可以替代王允的人不多,能力也不如王允強,但是畢竟是有選擇的餘地。而且選擇的餘地隨著西涼軍軍事上的強勢會變得越來越多。

王允在突然之間感覺自己的地位越來越受到威脅。

威脅不僅僅是來自於董卓的漸漸疏離,還有盟友們隱隱約約的轉變,有時候一個細微的轉變便意味著背叛。

王允這一生起起伏伏,經曆了太多的背叛。

所以,王允想要反擊。

王允決定於董卓由原先的表麵合作轉變為直接對抗,他想要誅殺董卓。

忠誠於大漢是王允選擇誅殺董卓理由,但絕對不可能是根本原因,自詡大漢忠臣的人邊地都是,怎麼沒見著他們以一個個都要誅殺董卓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董卓觸動了其根本利益,或者說是董卓即將要觸碰其根本利益。

王允自詡有一個不錯的頭腦,可是他手中卻沒有刀。

沒有刀何談殺人?

王允看中了一把天下間最為鋒利的刀,他相信隻要有這把刀在手,誅殺董卓的把握就大大提高了。

這把刀便是呂布,天下第一武將。

王允頭腦不錯,其手段也不錯。

他成功地將呂布策反。

ps:七八月份是啤酒生產的旺季,公司加班比較多,可能一段時間內每天隻能上傳兩章4000字了,我會盡量抽時間多寫一點,希望各位書友能夠諒解,另外求各種支持,希望書友們都能在17k來支持我,鮮花、評論、打賞多多益善,您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