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投降的將士,都是老兵,戰場經驗豐富,要是放棄了也太可惜了,在這這些人中很多人與西涼軍與董守業都有一定的淵源,收服起來也比較容易。董守業便將其中的一些並州士卒,交給二哥張遼統領,一些禁軍士卒並入西園軍之中,剩下的一些人也分給了眾將,按其各部的損失,優先補充。
皇甫嵩此次出戰,所帶的糧草補給並不多,其主要目的還是想要占領堳塢,獲得堳塢內的糧草錢財來反哺長安,這也是皇甫嵩明知堳塢防禦嚴密卻依舊迫不及待下令攻打的原因,不是他不善於用兵,而是長安方麵給他的壓力太大了,讓他喘不過氣來。
王允執掌長安之後,對錢糧方麵的需求太迫切了,沒有錢糧,何談安撫各方勢力,何談穩定朝政,再者沒有錢糧也無法應對西涼軍的報複。長安城內可用之將不多,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呂布和皇甫嵩。皇甫嵩本來是賦閑在家的,可是王允卻以天子詔令相召,無法拒絕。
接令領兵的皇甫嵩本來想在長安城內堅守,等待西涼軍的報複,但是王允卻下令讓其主動出兵攻打堳塢。
皇甫嵩與王允據理力爭,王允卻又一次拿出天子詔令,這王允誅殺了董卓之後,變成了小皇帝的救世主,小皇帝對王允親近不已,言聽計從,王允想要一紙詔書,太容易了,動動嘴皮子就行了。
皇甫嵩家族世代忠臣,斷然不會違背天子的命令,隻能領兵出戰。而結果便是中了董守業的計策。
此戰之前,董守業與賈詡、婁圭等人商議出一條計策,讓董旻率領三萬人馬駐守堳塢,麵對皇甫嵩的攻打,董守業卻是領著五萬人馬離開堳塢,到太一山附近,隱匿起來,然後分出一支五千兵馬給李傕率領,渡過渭河,繞道左馮翊,前往槐裏。另外派遣楊奉率領五千人馬尾隨其後出發,前往堳塢通往槐裏的必經之路上埋伏起來,命令楊奉在確定皇甫嵩攻城之後便裝作郭汜敗軍出現,引誘皇甫嵩分兵攻打。又讓張苞率領一支兵馬秘密尋找皇甫嵩紮下的營寨,然後攻擊營寨斷了其糧草補給,讓其無家可歸。
董守業在皇甫嵩攻打堳塢戰事焦灼之時,領兵突然殺出,見著皇甫嵩以圓陣應對,不好相與,便讓麾下將士不斷騷擾其軍隊,同時將其緊緊包圍,不斷地給對方施加壓力,等到楊奉與張苞雙雙打開局麵之後,董守業再出言瓦解皇甫嵩軍心,最後發起總攻,終於是勢如破竹。
為了順利擊敗一代名將皇甫嵩,董守業與一眾謀士可以說是耗費了不少心血,好在成果喜人,皇甫嵩兵敗自刎,一番心血沒有白費。
處理好戰後的各種事宜之後,董守業招來麾下眾將,商討出兵長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