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業在喊出招降的口號之後,便返回軍陣之中給皇甫嵩一定的考慮時間,畢竟皇甫嵩作為一代名將又豈會輕易投降,董守業在這方麵也準備給其足夠的禮遇,以顯鄭重。
皇甫嵩這次雖然與西涼軍為敵,但是兩家也有些淵源,便是衝著父輩的淵源,董守業也不會真的把皇甫嵩怎麼樣,董卓可以不殺,董守業依舊可以不殺,頂多是收起兵權,去其官職而已。
卻斷然沒有想到皇甫嵩會以這麼一個極其剛烈的方式來回答董守業。
董守業在接到麾下彙報的時候,也被這個驚天消息震驚。
便帶著麾下文武來到,皇甫嵩拔劍自刎的地方,此時皇甫嵩已死,戰場之上再也沒有什麼反抗力量了,因此也是沒有什麼風險。
董守業默默地看著眼前這幾百具死法相同的屍體,良久沒有言語。
過了好久終於暢談一聲,從頭上摘下頭盔,端在手中,朝著皇甫嵩鞠了一躬,行了一禮,然後大聲喝道:“行禮!”
命令一出,身邊的一眾將士立刻效仿董守業的模樣朝著皇甫嵩行了一禮。
做完這一切,董守業又說道:“皇甫嵩雖然與我為敵,但其一生為大漢奔波勞苦,征戰四方,乃是一代忠臣良將,是我輩楷模。傳我將令,將皇甫嵩將軍厚望,葬禮規製按照其生前最高官秩執行,不得有誤!鑒於目前情況特殊,可先將其屍身收斂,待到我等攻下長安之後,再風光厚葬!”
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給足了皇甫嵩的麵子,給足了皇甫家族的麵子,要知道皇甫嵩可是主動出兵攻打堳塢的,要是擱在一般人,肯定是想盡辦法往其身上抹黑的。
一直被捆綁住的皇甫驪見狀,朝著董守業跪下,說道:“皇甫驪代家父謝過征西將軍大恩!”
這皇甫驪不僅是皇甫嵩的侄子,也是其從子。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交好,但因病早卒,在中平二年(191年)年初時就病死了。皇甫堅壽死後,皇甫嵩才將皇甫驪收為從子,所以嚴格說來皇甫驪現在是皇甫嵩的兒子。
董守業見著皇甫驪說話,便安撫道:“你先安心靜養一段時間,此事待本將攻下長安之後,必有分曉!”
皇甫驪見狀也不敢多言,依言退下。
此戰皇甫嵩敗的倒也不冤,與其對陣的是五萬灰熊軍,再加上西園軍精銳總數金八萬人。皇甫嵩麾下雖然也有一些並州軍精銳,有些禁軍精銳,但是隻有三萬人,在人數上與西涼軍相差甚遠,再加之這些軍隊都不是皇甫嵩的心腹軍隊,指揮起來也有點障礙,關鍵時刻又不能完全信任,這也是皇甫嵩一直不敢突圍的原因之一。
大戰之後,董守業便安排麾下將領統計戰果,雖然殺戮大漢同胞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兒,但是董守業為了報殺父之仇也管不了那麼許多了,而且麾下的將士需要戰功,需要犒賞。同時指揮手下將雙方死傷將士的屍首掩埋,不讓戰死的將士暴屍荒野。
此戰皇甫嵩參戰的三萬人馬死傷過半,剩下的一萬五千與人全部投降,而由於皇甫嵩的出色指揮能力導致董守業麾下也損失不少,傷亡五千多人,幾乎與那次大戰孫堅之時的損失相當,要知道當時對戰孫堅的時候,董守業在人數上可沒有那麼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