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郊國的百姓們都處在喜不自禁的狀態中。
原因無他,隻是因為郊國的太子姬無雪回來了。對於郊國的百姓而言,國家有了太子姬無雪,才能保證郊國不再受他國的侵犯。
麵對因為痛失愛子,身體每況愈下的郊王,以及遠去息國和親的瑤光公主,百姓們心中更多的卻是願意去相信他們的太子殿下。這個曾經帶領郊國驅除各國侵犯的男人。
隻不過,百姓們不會想到的是,在太子姬無雪見到郊王的那一刻,他說的一句話,對郊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父皇,瑤光已經為國犧牲了。”
年邁的郊王對於瑤光遲遲沒有回音,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的,隻是仍舊存在著一線希望罷了。如今親耳聽到姬無雪這麼說,本就孱弱的身子像是被蛀蟲吃空了船板,一下子就倒了。
息國和郊國的一戰中,郊國雖然奮力抵抗,卻依舊阻擋不了魏國公的猛烈進攻。眼看郊國就要城門失守,姬無雪已做了最壞的打算。和手下的將士們一起,誓死阻擋,城破而人亡。
可是,這個隻有軍中人知道的消息,卻是很快就傳到了公主瑤光的耳朵裏。左右勸不過自己的哥哥,就和國師商量著,在姬無雪的身上下了蠱,聯合著軍中的幾位將軍,連夜將姬無雪送出城。
在瑤光的心中,隻要姬無雪沒有死,那麼,郊國總還是會有希望的。
隻是,這蠱卻會使人忘了本性,忘了自己曾經做過什麼,忘了很多不應該忘的。
除非瑤光死了,她身上的母蠱亦消亡,姬無雪才會漸漸恢複正常。
所以,此刻,姬無雪心中已是肯定瑤光是確實死了。
在郊國百姓沉浸在太子回歸的喜悅中時,瑤光公主的死訊,又紛紛傳了開來。
隨之而來的,是太子出兵攻打息國,為瑤光公主報仇的消息。
朝中大臣一片嘩然,反對者居多,唯一一個讚成的卻是纏綿於病榻的皇帝。
大臣們認為與息國交戰不足半載,郊國的百姓依舊生活的不夠安穩,國庫亦不夠充盈,若是貿然出兵,絕對不是什麼良策。
更有甚者,在大殿上指出,太子已失蹤半年,朝中大事或巨或細都已不甚了解,如此草率出兵,肆意而為,簡直就是在拿郊國的基業當賭注。
麵對大臣們的責難,病弱的郊王將自己的兒子叫到了床前,隻是詢問他,是否有必勝的把握。
“郊國半年前一站,雖是敗給了息國,但是郊國這半年來休養生息,將士們沒有一天停下過操練。各方麵的稅收亦是不錯。反觀息國,如今內亂不斷,息國的皇帝已死,太子荒淫無道,黨政不斷,如今已是內憂嚴重時候,哪裏還有空暇應付郊國的進攻。況且,最重要的一點,魏國公已死,他手下的兵力已被分成三股。這些將士們,不乏一些念舊的,對於魏國公的枉死,心中必是積怨已久。”
聽著姬無雪的娓娓道來,郊王話音雖是毫無底氣,卻也是同意了出兵攻打息國的建議。
底下的臣子們,反對的自然還是有,隻是一一被打壓了下來。
成武二年,初秋,郊國大軍與息國守城軍交戰於雍涼關。
屯駐雍涼關的刺史毛建德力竭而逃,多數兵士戰死,雍涼關被破,不過數十日。
姬無雪乘勝奔襲息國以東的九庸,與九庸刺史劉軒木僵持不下。
就在殷華收到郊國突襲的消息之時,太子還在雲樟宮內與一群宮女太監廝混。
蘭玄恒令宮女太監脫、光了衣服,在雲樟宮內追逐嬉戲,自己卻是坐在一邊,觀看著這場遊戲。若是稍微有不願意甚至有些因為長久奔跑慢下腳步的宮女太監,就被坐在一旁的蘭玄恒拿箭射殺。
此事,被一宮女傳出,告知於太傅,而忙於應付戰亂的太傅已是無暇再顧忌其他。
卻也是因為這樣,導致了太子的死亡。
事情源於太子射殺的一名宮女,隻因太子命令那名宮女脫、光了和一隻猴子交,媾,那名宮女不從,就被太子溺斃於河中。屍首剁成肉醬,灑在了河中喂錦鯉。
那名宮女卻是由她的姐姐介紹,進了皇宮,進宮的時日才不過數月,而她的年紀才十三歲。
一心想將妹妹接近宮,可以互相有個照應的姐姐,忽聞妹妹已死,且死無全屍,心下悲憤。
傷痛難以自拔的她,想要求助於太傅,卻不曾想太傅大人根本就不管一個宮女的死活。
心中已有盤算的她,見求助無望,在太子休息的時候,和值班的宮女串通,一起用麻繩將太子勒死於雲樟宮的床榻上。而後,連夜逃出宮門。
當太傅等在諸位大臣得知太子已死的消息死,已是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