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老師還可以結合圖片,或者音像資料,讓故事更加鮮明,讓學生的記憶更深刻更久遠,深深地印刻在頭腦裏,從而真正理解什麼叫從眾心理。
關於好奇心理,老師可以用名故事《愛迪生孵雞蛋》、神話故事《潘多拉的盒子》等來組織教學,老師還可以配上動漫,讓教學生動有趣。在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談談聽了故事之後的一些感悟,並結合自己身邊的事例,說說事例,談談收獲。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好奇心,而且讓學生領悟到好奇心給人們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兩方麵的影響。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的思維領向深入。
作為政治教學,還應當結合當下熱點話題,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三、在教學中不怕暴露社會醜惡現象,敢於說真話
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正確麵對社會現實,積極引導他們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讓他們在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是與非中去對比、去比較、去甄別、去選擇,從而能真正感受到人性中的美麗與社會的美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四、讓學生學會思考
教學的本質就是教會人思考,當一種教學並不能給人帶來思考的時候,這種教學就是失敗的,任何一種偉大的發明創造都源於深刻的思考。思想品德教學更應該讓學生學會思考,這樣才會讓課本中的道理成為他們人格中的一部分,長久不變,永久保持。當他不想思考、不會思考時,無論你講解的怎樣精彩,道理多麼高尚美好,對他們而言也隻不過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更不會形成共鳴,那麼就談不上什麼教學效果。如在九年級課本第一課《成長在社會》中,教學關於關心社會,探究人與社會的關係時,用哲理名句:“個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大海離開水滴無法成大海,水滴離開了大海就會幹涸。”教師引導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啟迪學生去思考人與社會的關係,從而在認真深刻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
任何一種教育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尤其要考慮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因為思品教育是專注人的教育。
(作者單位:淮安市淮陰區新渡初級中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