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行,不行不行,我一個平頭百姓,為什麼要得罪市政府領導呢?我吃多了還是吃少了?
不一會,省電視台記者到了,高市長和秘書蘇建勇、市城建局和環保局局長等陪同人員都到了。因為是步行街,所以機動車輛被地麵的障礙樁攔在了街外。
蘇建勇拍手對大家說:“好的,各位,現在請大家以高市長為中心,靠攏些,站成一線,聽從記者安排。”看來他是有經驗的,在現場臨時充當著指揮者。
電視記者已經將鏡頭對準了高市長,看樣子就要開始采訪了。
蘇建勇特意四處看了看,沒看見王光輝,就問:“羅區長,你通知了王光輝沒有啊?”
羅進雲猛然發現王光輝不知去向,就支吾說:“通知了王光輝,他剛才還在這裏的,現在也許買早點去了。”
蘇建勇轉而問高市長:“領導,人已經到齊了,那就可以開始了吧?”
“可以開始了,請記者來做現場指揮吧。”高市長微笑著說。
一位牽頭的記者對大家說:“今天的新聞內容是關於我們興州市相水區,在一條嚴重汙染的臭水溝上,建起了眼前這條繁華亮麗的商業步行街。我們的安排是,首先請高市長講一段話,說說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的相互關係,以及這個步行街項目的意義。然後,我們請環保局長和城建局長分別說兩句。接下來,我們要采訪幾位當地民眾,讓他們談談對這條步行街的看法和感受。最後,我們要請王光輝先生重點談一談,他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怎麼看待社會責任問題。好吧,高市長,你看這樣安排可以嗎?”
高偉民點頭認可:“好啊,很好啊。”
這時,一位女主播走到攝像鏡頭前,手持話筒說:“各位觀眾,我目前所在的位置,是位於興州市相水河畔的一條商業步行街。這條步行街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建在一條過去的臭水溝上麵的。大家看到,商業步行街的兩旁,大多是傳統風格的老舊建築。近些年來,興州市的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處處可見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交通幹線縱橫相連,跨河大橋飛架東西。然而,在建設城市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環境保護?如何實現生態平衡?換句話說,我們是要被汙染的黑色GDP,還是要可持續發展的綠色GDP?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門采訪了興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偉民同誌。”
電視主播是個“名嘴”,她說的新聞導語有如行雲流水,一氣嗬成,在場的人無不驚歎。
接著,電視鏡頭對準了高偉民。
高偉民也是有些經驗的,他不急不忙地對著鏡頭說:“大家知道,相水區的前身是一個有500年曆史的古鎮,過去與興州市的城區之間隻有一條相水河的阻隔。近年,城市快速幹道跨河延伸,使相水鎮與興州市連成了整體。那麼,對待這樣一個曆史古鎮,我們的城市建設就不能沿用千篇一律的大拆大建辦法,而是要邊建設、邊保護。市委、市政府認為,城市建設是百年大計,環境保護是千年大計。因此,我們不能為了百年大計而損害了千年大計,而是要以千年大計來統領百年大計,實現城市的綠色發展,對某些區域則要實行保護性開發。”
高偉民在說話時,腳步移動著,使電視畫麵也在移動中展現了更多的街景。並且,他還配合著自己的語言節奏,時而用手語示意,時而指點遠方。
高偉民說完,由蘇建勇帶頭,大家都跟著鼓掌。
隨後,環保局長對電視鏡頭說:“一年前,這裏是一條相水河的支流水道,長約3公裏、平均寬度20米。由於年代久遠,這條水道裏麵垃圾成堆,汙水橫流,常年散發惡臭,使水道兩邊的居民深受其害。”
城建局長接著說:“現在大家看到,汙水溝已經完全填埋起來,上麵建成了街道。街麵上保留了綠植,增加了各種題材的雕塑小品。街兩旁的房屋一棟也沒有拆,而是按民清風格對建築外觀進行了初步修繕。市政府決定,近期將由市財政出資200萬元,對街道房屋的外觀進行第二次升級改造。因此可以預見,將來這裏的建築風格會有更濃厚的曆史文化品味,這條街將會成為一個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