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舉止表情技巧
人體的肢體動作是情緒、感覺、興趣、意向的體現。一個簡單的動作或手勢,能抵得上千言萬語。但必須要適時,準確、自然、得體。如:單獨溝通時可靠近當事人就坐,公開調解時居中而坐,表示反對時或不同意見時可身體仰後,生氣或難以忍受可側轉身子等。還可以通過眼神、語氣、動作、在地上徘徊等多種肢體語言等方法暗示當事人分析糾紛的是非對錯以及有無價值,使當事人恍然大悟或者放棄初衷,從而使紛爭平息,化幹戈為玉帛。
五、心理引導技巧
在調解工作中,調解員除了要具備責任心和熱情之外,還要掌握當事人心理活動,控製當事人的衝動情緒。根據不同當事人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狀態,選用適當的協調策略,施加積極的心理影響,化解雙方的心裏糾葛。一是采用“搭台階”、“給麵子”的語氣去影響當事人。將“倔強”、“鑽牛角尖”的當事人“請上轎”;二是采用“暗示”、“埋伏”、“斷後”的迂回戰術,打消當事人僥幸、期待的防線,促使當事人換位思考;三是采用“借梯上屋”、“欲擒故縱”的計策,讓當事人發泄釋放內心的不滿或憤怒,以調解情緒緩解對立。一般情況下,膽汁質的人適用於冷卻法、感化法。粘液質的人適用於迂回、對比、角色換位法。多血質的人適用於擺事實、明法理、舉例例證法。抑鬱質的人適用於真情感化、適度宣泄、前後對比、換位思考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多方麵了解當事人,恰當地使用多種調節方法,才能夠提高調解工作的效率。
六、形象滲透
形象滲透是指注重教育者自身的言行。調解員要有坦蕩的胸襟,要有一身正氣,言行一致,將和藹可親的形象滲透到群眾中,提升自己在群眾中的地位,調解工作才會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才能發揮他們的正能量,從而更有效地為群眾辦實事。
總之,在實際工作中,人民調解員根據糾紛的不同,綜合多方因素,巧妙運用調解技巧,耐心疏導,促成當事雙方快速合理解決糾紛,為創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人民調解工作的基礎知識》
[2]《人民調解法釋義》
[3]《人民調解概論》
[4]人民調解案例彙編》
作者簡介:趙金華(1970-),女,天津人,天津鋼管公司東麗排水管理處綜治幹部,本科,研究方向:人民調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