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該早點知道的事
愛·青春
作者:朱建平
王女士的“糾結”
王女士最近很“糾結”。女兒讀初中,雖然成績還不錯,但與一個男孩子走得很近。王女士注意打探、追蹤,發現女兒和這個男孩在QQ上聊得火熱,不上課時經常待在一起,有幾次王女士還發現女兒和這個男孩子在路上你摟我抱,行為“不規”。為此,王女士責罵過女兒,不許她早戀。女兒一麵不承認,一麵仍和這個男孩很要好,隻不過行動更為“地下”,盡量瞞著父母。
無奈之下,王女士找了心理谘詢師。心理谘詢師的意見是:王女士夫婦應耐心與女兒多談心,不要輕易扣上早戀的帽子,在情況不明時與其用“早戀”一詞,不如用交往過密來形容更合適,王女士女兒是否真和男孩交往過密也不要過早下結論。青春期孩子心理尚不成熟,也不夠穩定,適當引導能讓孩子把握行為尺度,而責罵有時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由於體內荷爾蒙的作用,會產生與異性親近的欲望,適度的男女交往對孩子的心理成熟是有益的,對學習進步也有幫助。當然過度了也會影響學習,並影響更廣地交友和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從生理上說,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會過早發生性行為。父母應循循善誘,幫助女兒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此外,心理谘詢師還提出,要盡早讓孩子懂得避孕知識。
早知有益的知識
很多人會這樣認為,告訴孩子避孕方法會促使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可事實上,這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不少醫院婦產科反映,每當寒暑假後做人流的女學生數量很多。我國每年人工流產人次多達1300萬,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歲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也就是600多萬),很多90後女孩自己還沒有長大,對流產給身體造成的傷害因無知而無畏。社會、學校和家庭需共同重視這種現象,反思如何普及性知識,幫助年輕人準確評估“愛”的風險,防止傷害。
如今,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也提前了,性成熟了就會有性欲望。孩子很容易接受到各種各樣的性信息,然而性教育在學校還普遍不足,家長也往往不懂得該如何向孩子傳授,一些淫穢錄像片等不良信息容易誘導孩子發生性行為,但不會傳授生育、避孕等知識,家長等有關人員應本著防患於未然的出發點通過各種方式給孩子補上這一課。
為什麼性生活(也稱為做愛或性交)會使女性懷孕?進入青春期的女孩,隨著月經的產生,每個月都會排卵,如果此時進行性生活,男性生殖器(陰莖)進入女性陰道、射精,精子和卵子就可能在女性體內結合形成受精卵,在子宮著床形成胎兒。如果未到婚育年齡,采取人工流產等方法,會對女性身心健康帶來創傷。
雖然現在有無痛人流手術,但隻要是手術都會有創傷,有的還會誘發炎症,甚至還會導致不孕不育,影響人生幸福。比起成年人,青少年避孕和性保護知識、經驗不足,過早有性行為是不合適的,因無知帶來的悲劇也時有發生。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性知識,盡量避免受到傷害。
該知道的一些方法
避孕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安全套、避孕藥、節育環、安全期等等,限於文章篇幅,簡述以下方法。
【安全套或稱避孕套】 隻要按包裝上的說明使用,就能防止意外妊娠。同時有助於預防艾滋病和其他性病。
【避孕藥】 避孕藥有多種,有些需按周期長期服用。對於事前沒有準備所發生的性行為一般可在事後72小時內服用緊急避孕藥,要強調的是這種藥物不宜短時期內多次使用,一般認為一年內不應超過三次,否則會有引起月經周期紊亂等副作用。
【安全期】 安全期是可靠性較低的一種避孕方法。女性每月隻排出一個卵子,一般是在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卵子排出後可存活1~2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裏可存活2~3天, 受精一般多在排卵後的24小時之內,超過2~3天精子即失去與卵子結合的能力。 通常將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易孕期或危險期,其餘除月經期以外的時間稱為安全期。但是女性,尤其青少年女性月經周期尚未穩定,排卵期也因人而異,加上受情緒影響等因素,排卵極可能不準時,所以失敗率較高。
調查發現,青少年女性意外懷孕者往往缺乏相關知識,懂得性與生殖的關係也有助於他們謹慎對待性行為,以減少過早的、不安全的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