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自我調養(2)(1 / 3)

春季是進行運動養生的最佳時機,也是中風患者運動功能恢複的最佳季節。在寒冷的冬季裏,人們多在室內活動,運動、鍛煉少,因而各髒腑器官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春季裏可以根據中風的恢複情況選擇戶外鍛煉的項目,肢體運動功能有明顯障礙者,可在家屬及護理人員的協助下,進行患肢的被動運動或慢慢踱步等。肢體功能恢複較理想者,應進行諸如太極拳、太極劍、體操、散步、慢跑及郊遊、登山等活動項目。進行這些鍛煉,可以使身體在春光下最大限度地吸取大自然的活力,有利於人體吐故納新,采納真氣,強壯筋骨,充養髒腑。實踐證明,春季堅持鍛煉,能增強抗病能力,可避免呼吸道疾病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生。

我國古代養生學家早就提出“聞雞起舞”的早鍛煉,清晨是一天中陽氣始升之時,晨起鍛煉,既能運動身體,又可調神養性、納氣保精,是運動養生的一大原則。

中風患者在春季進行鍛煉一般以簡單易行而又富有興趣的活動為好,運動量也應循序漸進,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能夠勝任高強度運動的人,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還要注意在太陽出來前不要到綠樹叢中鍛煉,因為那裏充滿一夜間植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對身體不利。運動鍛煉之後,以出現肌腠開發通體微汗為宜,要隨時擦幹汗液,切忌汗出衣濕而當風。

中風患者夏季起居要注意什麼

夏季是從立夏開始的,經過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到立秋為止。夏季是一年陽氣最盛,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人體的陽氣外發,陰精伏於內,夏季起居應注意這些特點。

中風是一種慢性病,一旦發病後肢體癱瘓及一些後遺症狀需經一段時間才有可能治愈。患者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急躁易怒、情緒低落等精神障礙。夏季裏,暑氣當令,烈日炎炎,腠理開泄,汗出臻臻,中醫理論認為汗屬心之液,多汗勢必導致心氣耗傷,而心氣損傷又會影響到神氣。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裏,中風患者更應注意精神調養,隻有神氣充足,人體的功能才能旺盛協調;相反,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功能均會遭致破壞。夏季神氣調養要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使心神得養,氣機宣通,呈現對外界事物的濃厚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養生之道,也是中風患者精神調養的重要一環。

在夏季,溫暖酷熱氣盛,中風患者應該晚些睡,早些起,順其自然,保養陽氣。不要厭惡日長天熱的客觀事實,堅持鍛煉病側肢體及整個身體,使機體能夠積累充足的陽氣,為適應冬季的嚴寒做好準備。

由於夏天中午氣溫特別高,晚上睡眠時間又短,要適當增加午睡,以保持精力充沛。夏天暑熱濕勝,中風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止曝曬,要適當降低室溫,但不可隻圖一時之快過於避熱喜涼,切不可在室外露宿或臥居潮濕之處及坐於石涼之地;睡眠時亦不可讓電扇直吹,有空調設備的房間,要注意室內外溫差不要過大,在樹陰下、水亭中、過道裏、涼台上乘涼的時間不宜太久。因為夏季暑熱外蒸,汗液太泄,毛孔開放,機體最容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特別是曾經有過中風的患者,身體本來氣血虛弱,若不注意調攝,再遇外邪侵襲,很容易引起中風複發或舊病加重。

在衣著方麵,由於天熱多汗,衣著要薄一些,衣衫應每天換洗,久穿濕衣、汗衣會刺激皮膚引起多種疾病,夏季剛曬過的衣服不要立即穿,否則易引起汗斑。中風偏癱初起,尚以臥位為主的患者尤當注意皮膚護理,以防止褥瘡的發生。

夏季陽氣在外,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食物的調養應著眼於清熱消暑,健脾益氣,因此,飲食宜選擇清涼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

我國古代養生學家及醫學家根據夏天的特點總結出夏季飲食宜多辛溫、少苦寒、節冷飲。這一飲食宜忌規律不但適用於健康人,更適用於中風後遺症患者。少吃苦寒食物能夠避免傷陽氣,對肢體運動功能的恢複及語言能力的提高均有益處。多食辛味食物可養肺氣,以免心火過旺而製約肺氣的宣發。飲食以溫為宜,不可過用熱食。酷暑盛夏,因出汗過多常覺口渴,適當用一些冷食,可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補充水分、鹽類及維生素,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綠豆湯、赤小豆湯、烏梅湯等。但切忌因貪涼而暴進冷飲,否則飲冷無度會使胃腸道受到寒滯而引起疾病,對肢體功能的恢複也很不利。

夏季的運動鍛煉對康複起著重要作用。中風患者的夏季運動調治,對其後遺症的恢複也有積極意義。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天經常參加鍛煉的人其心髒功能、肺活量和消化功能都比不堅持鍛煉的人好,而且腦血管及其他疾病的發病率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