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陪伴
老伴間的情愛表現在多方麵,比如生活上的互相關懷,在吃、穿、住、用諸方麵互相照應。現在多數老人都沒有跟兒女住在一起,兒女忙於工作,偶爾在節假日回來看望他們,多數日子都是和老伴度過,老兩口互相欣賞對方,鼓舞著彼此,在日常生活上互相體貼。事業上也可以互相支持。老年人也有自己的事業,這需要老伴的無私支持。法國大作家巴爾紮克每天半夜起床,一邊喝咖啡一邊連續寫作10多個小時,而他的老伴總是甘願相伴,全力支持。
孝心叮嚀
老來世情要合宜
老年人除了吃好、住好,還應該注重“穿與行”的科學性。如參加社會活動,堅持以步代車,注意儀表儀容,適當修飾打扮等,做一個現代的文明老人。人到老年適度“老來俏”,不僅是個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需要:白發一經染黑,也就顯得年輕許多,胡子勤刮,可使顏麵保持整潔,容光煥發。不僅美化了自己,增添精神,而且也美化了社會,成為一道“夕陽風景”,利於社交活動,益於身心健康,正如諺語所說“老要時髦少要乖”。所以,世情合宜,是老人長壽的潛力。
——願您長壽
老伴才是你安詳幸福的一大保障
老紅軍劉雲華爭取頭等幸福
劉雲華,1932年參加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裏長征,在部隊曆任班長、排長、連長、副營長等職。在戰鬥中兩耳幾乎震聾,受過3次致命傷,現在還有一枚彈片沒有取出。老紅軍曾說:“幾十年的戎馬生涯,既鍛煉了我的意誌,也造就了我硬板的身子。”劉老雖已九十有七,但麵色紅潤,目光有神,腰背不彎,步態穩健。
老紅軍說:“我和李桂如結婚已50多年,特別是進入老年後,我倆都有這樣一種心理,那就是越老越離不開老伴。由於我的年齡比她大,所以,我更顯得如此。我知道夫妻之間彼此存在著愛人和被人愛的雙重身份。愛人是頭等幸福,被別人愛是二等幸福。以此觀之,她享受的頭等幸福比我多,因此她為我付出的也就多。就是她這個‘多’,加上我也在不斷地力爭‘多’享受一點頭等幸福,所以,我倆之間,相當和睦,我們特別珍惜人生最後階段的時光。我也特別珍惜和感謝老伴。”
老來伴消除空虛感
人到老年,子女一個個成家立業了,有的子女要分居別處,自立門戶;有的子女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要出門遠行;即使有個別子女在自己身邊,隨著他們的結婚和生育,他們的注意中心也移到自己的對象和自己的子女身上去了。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往往會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空虛感。老伴之間的互相體貼,互相開導,有利於消除這種空虛感,讓老人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對待晚年生活,而且,老人的一些純屬個人私生活方麵的事,在通常情況下也難以讓成年子女代勞,而隻能讓自己的老伴操持。
別讓老年婚姻亮紅燈
“少時夫妻老來伴”,退休後,夫妻兩人都回到了家中,所以往往更珍視婚姻。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老年婚姻卻亮起了紅燈。雖然部分老年人是因為思想觀念更新、追求婚姻幸福而離婚,但第三者插足、退休綜合征、老年綜合征等外在因素也使老年婚姻布滿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