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用聊天的方法疏導心緒,和諧心境,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聊天是一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茶餘飯後幾個人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說古論今,講故事,說笑話,交流經驗,不但可以勤於思索,促進大腦思維,還有益於身心健康。
和近鄰聊天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老人最願意接觸的是鄰居,和鄰居和睦相處使老人不會感到孤獨,因為他們具有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鄰近性。鄰近性決定了他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相似的生活環境,發生在周圍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將會成為他們聊天的話題,很容易走進彼此。隻要對共同生活在周圍的人懷著友好而健康的情感,與之互諒、互愛、互助,就不會有孤獨的感覺。
尤其是跟近鄰中的青年朋友或少年朋友交往,更能讓老年人鼓起生活的勇氣,更多地發現生活的樂趣,與青年人交朋友,會使老年人更多地接受新的社會信息,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緊跟時代步伐;還會使老年人擁有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並且能使老年人全身各係統的生理功能調節到最佳水平,延緩衰老。
朋友越老越純
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在“老人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想長壽,廣交友。”美國的研究部門曾發表一份長壽老人的調查報告,在接受調查的年逾80歲的壽星中,好交朋友的老人占85%以上。在國內也有這種現象:在老年大學學習的老年人,一個個都越來越年輕。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老年大學不僅是學習的課堂,更是交友的樂園。
每個人都具有合群的心理,老年人也不例外,他們也有交朋友的欲望,這種心理一旦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歡樂、安寧、友愛等積極的情緒;相反,他們就會產生憂愁、煩躁、寂寞、苦悶的消極情緒。退休後的老年人本來就很容易有孤獨的感覺。廣交新朋友,大家相約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晨練、散步、下棋、釣魚、唱歌、跳舞等,不僅能健身養性,提高智力,還能增添無窮的樂趣。如此,有助於老年人保持心理平衡。但交了新朋友,不要忘了老朋友,幾十年的老朋友伴你走過了生活的風風雨雨,陪你度過了純真的美好時光,跟你相扶著走過了職場的浮浮沉沉,更多的情感融在了骨子裏,對他們我們不要忘記,要懂得珍惜,畢竟朋友是越老越純的。
馬克思教你如何增進老友間的友誼
馬克思說過:“友誼需要忠誠去播種,熱情去灌溉,原則去培養,諒解去護理。”這裏說的忠誠、熱情、原則、諒解,可以說是增進老友間友誼的基本條件。忠誠,要求老友之間在任何情況下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關懷,尤其當一方蒙受不幸,身處逆境時,另一方應該以自己赤誠的心去溫暖友人,給對方支持、鼓勵,陪他渡過難關。老友間的感情雖然沒有年輕人那樣外露,但更純真、更深沉。老友間的友誼也應講原則,如果發現老友有缺點、錯誤,應直言不諱地批評其過失,促其改正。當老友麵對生活缺乏自信時,給他鼓勵,讓他找到自己的優勢,自信地麵對生活;當他自滿自傲時,要讓他清醒,不要讓成功勝利衝昏頭腦。當然,對友人一時的過失,尤其是對自己某些方麵處置失當,則應取寬宏大量的諒解態度。隻有這樣,友誼之樹才能常青。
坦率和真誠是老朋友相處的保鮮劑
老朋友之間有時也難免發生誤會,為了友誼,應及時消除誤會。使友誼裂痕得以彌合的良方是:坦率和真誠。坦率地承認自己的不足,真誠地表述對友人的情感。當然,不要在友人感情激動時急於求成,而應等對方冷靜下來後慢慢地表述心跡。1863年1月7日,恩格斯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瑪麗病逝的消息告訴馬克思,可馬克思在回信中沒有多少安慰的話,卻大談自己的困境。為此,恩格斯大發雷霆,給馬克思去了一信,在信的末尾寫道:“那就請便吧!”馬克思看完信,心裏像壓著一塊大石頭,他感到自己的信的確措辭失當,但馬上回信,必然又要碰壁。過了十天,他等恩格斯“冷靜”下來後,寫信認了錯,解釋了情況,疙瘩終於解開了,誤會也消除了,迷霧終於撥開了。恩格斯在回信中說:“你最近的這封信已經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消除了,而且我感到高興的是,我沒有在失去瑪麗的同時也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