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能可貴的好奇心
好奇心其實是一種探究行為:有求知欲、想了解外部世界、什麼東西都想鬧明白,這對老年人來說的確尤為重要。
有了這樣的心態,大腦會始終處於活動狀態,令腦功能得到鍛煉。他們既不會變得行動遲緩、思維遲鈍,也不會斷絕和外部世界的溝通。否則,對外界漠不關心、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的狀況很容易使老年人變得孤獨、寂寞、抑鬱。整天關在屋裏,越來越沒有自信,越活越沒意思。國外有研究證明,有好奇心的老年人更加長壽;而國內有些研究也表明,繼續工作、用腦的老年人記憶保持較好。
有些老年人可能在工作時忙得不可開交,一旦退下來,總覺著心裏空落落的,精神狀態變得不好。此時作為子女,千萬不能嫌他們煩,嫌他們總是問這問那,因為即使是打擊一次他們學習新事物的積極性,也很可能給老年人帶來消沉的後果。告訴他們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大事,並讓他們管管家務小事,要知道,生活還是很豐富多彩的。
孝心叮嚀
寫日記培養你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萬能之力,它為我們打開了認識自我和理解世界之門。倘若你想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就值得去培養這一特征。
為此,你必須允許自己好奇。或許你的求知欲不知什麼時候受阻了,通往好奇的道路被過多的無意義的事實資料所堵塞。鏟除阻礙,讓通道恢複暢通,從今天開始保護好你的好奇心!
為了喚醒好奇心並使其保持覺醒狀態,不妨做做許多富有創造力的人做的事情:寫日記。每天關注你的好奇心,關注引起你興趣的事情,關注令人吃驚的事,關注好想法及發現。立刻抓牢它們,晚上花工夫續寫下去並進行反思。
在日記中,也應開始更經常地自問:為什麼?怎麼樣?什麼事?誰?多少?在哪兒?如果……會怎麼樣?……是什麼意思?問題一旦出現,馬上著手研究,直到你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買各種詞典和一本好的地圖冊,設法為自己搞到一本大百科全書。偶爾翻翻看看,你總是會有有趣的發現。
——飄飄灑灑
別讓大腦隨年齡衰老
科學研究表明人從40~50歲起,身體形態與功能就會逐漸出現衰老的現象。45~65歲是初老期,65歲以上就步入老年期了。有很多步入老年的人都覺得身體大不如以前了,而且病痛增加,精力減退,做事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期間,人體的各個器官都開始退化,大腦也開始有了變異與萎縮,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的症狀。但並不是說老年人各方麵就一定都會每況愈下,有很多老人的身體都非常強健,而且頭腦靈活,耳不聾眼不花,這得益於他們正確的保健方法。老年人誰不想越老越聰明呢?那麼就試試下麵的方法吧!
1注意學習方法,有張有弛。通常情況下,大腦連續進行緊張活動2~3小時應有一段休息,這樣才能避免大腦的過度疲勞,有利於保持大腦的持久靈活性。
2交替學習不同的內容。交替學習內容差別較大的不同課程比長時間讀一門功課的效率高得多。
3宜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注意補充營養。飲食的品種要多種多樣,不要偏食,以保證攝入各種不同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保持機體的平衡。
4宜保持充足的睡眠。通常,老年人每天平均睡眠時間應保持在7~9小時。睡眠是使大腦獲得休息的最佳方式,睡眠不足,日積月累會影響大腦的靈活性。
5避免過度操勞和精神緊張,善於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時,要學會自我解脫。
6宜生活有規律。做到生活作息製度與睡眠節律相一致,上床能很快入睡,醒後不睡懶覺。
7防止腦衰老。加強體育鍛煉:運動不僅可以降低中風幾率,還可促進神經生長素的產生,預防大腦退化。實踐證明,適當的體育鍛煉有益於健康,如堅持適宜老年人的活動,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或練氣功等,有利於大腦抑製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活動水平。但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達到理想的效果。除了進行整體性的全身活動外,盡量多活動手指和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