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四、小夥伴和兒童遊戲(2 / 2)

“小衛衛, 你怎麼把小鳥打死了?”小明氣衝衝地來找我, 我嚇的說不出話來:“不-----不是……”“ 哼, 我再也不和你好了!” 小明揮揮小拳頭, 轉身就走了。我哭了, 他也不來哄我, 一轉身回家了。

“衛衛你怎麼不出去玩啦? ”媽媽發現我的情緒不對。“小明不和我好了。”我說著都要哭了。“是嗎, 為什麼呀?” “他說我把小鳥打死了, 不是我打的。”我哇哇的哭了, 滿肚子的委屈全倒了出來, 媽媽笑著哄我:“我明天和他說說啊。”

第二天, 小明來了, “小衛衛, 來, 跟哥哥玩去, 哥再抓一個好的小鳥給你,走啊。” 我真不想和他去, 昨天恨不得要打我, 這回又和沒事似的, 哼。可是身不由己地又和他一起跑出去了。

這是我倆之間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鬧別扭。

大院裏的孩子們常在一起玩這樣一些遊戲:

看殺豬。

小平房變成了食堂的倉庫,門前成了殺豬的地方,每周大約都要殺一兩次。這成為孩子們除了看電影之外每周必看的視覺盛宴。

從把豬抓來開始,豬就不停地嚎叫著,聲嘶力竭。門前的大鍋燒好了水,幾個炊事員把捆的結結實實的豬抬上一個案子,一個人拿著磨的飛快的長長的刀看準豬頸部的某個要害部位一刀進去,豬發出瘋狂的嚎叫,渾身劇烈抽搐拚命掙紮,鮮紅的血從刀口噴濺而出,流入案子下麵的大盆裏,豬的叫聲逐漸弱下去,停止了掙紮,血流下滿滿一大盆,殺豬者把豬後蹄部位割開一個口子,用嘴使勁往裏麵吹氣,據說這樣比較好褪毛。豬被放進大鍋熱水裏把毛燙軟,幾個人用快刀把毛刮幹淨,褪了毛的豬就像剛洗過澡,白白淨淨。被放到案子上開膛破肚大卸八塊,變成幾扇豬肉。

殺豬的都是炊事班的戰士,有的人手把很好,非常熟練,手起刀落解決戰鬥,也有的就很笨,下刀不果斷,部位不準確,幾次都殺不死,豬不停地嚎叫掙紮,人也疲勞,豬更痛苦,連看熱鬧的小孩都跟著急。再碰上個把“豬堅強”,那就什麼都可能發生了。有一次殺一口大豬,那豬格外肥壯,嚎叫格外響亮,掙紮格外激烈,加了雙倍的人力也按它不住。下刀時候沒有刺中要害,那豬猛地竄將起來,掙斷繩索翻下案子踢翻大盆,衝破圍追堵截拚命狂奔,它瞪著血紅的眼睛,脖子上插著露出半截的刀子,流淌著大股血水,嚎叫著橫衝直撞威不可當。七八個戴著套袖穿著大圍裙的炊事員在偌大的院子裏追趕包抄,孩子們興奮地大叫大嚷。好一陣子才算把這隻豬按住,弄上案子,再殺一次。

藏貓呼。

這是比較文雅的玩法,男女孩子都能玩。幾個孩子選一個做“貓”,閉住眼睛,其他人都迅速躲起來。“貓”一個一個地去找,誰藏的最隱蔽為勝。如果“貓”能迅速找到所有藏起來的人則“貓”勝。

玩打仗。

這就是比較刺激也比較激烈的玩法,通常是男孩子玩,不帶女孩。部隊經常放戰爭影片,孩子們模仿影片中的情節,分成“好夥”和“壞夥”,拿著玩具槍,木棍,竹竿,互相衝殺。小土山就是最好的戰場。也有把樹枝折斷做武器的,也有把基建用的木板木方和磚頭搬了做掩體的,經常被大人追趕嗬斥。土塊石頭都是手榴彈,互相投擲,打在頭上輕了是個包,重了破口流血,這就惹禍啦,誰惹了禍回家要挨家長罵甚至狠揍一頓。

我大約在三到六歲時加入過這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