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十三、體育運動和運動會(1 / 2)

十三、體育運動和運動會

1971年的春天來了。樹木枝頭發出新綠,榆葉梅萌起粉紅的花苞,鳥兒飛來飛去地鳴叫著,風中帶著些暖意。冰封雪蓋一個冬天的鬆花江開始跑冰排,人們穿了半年的厚厚棉衣脫掉了,換上了毛衣褲。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的排委會又一次改選,全排41人投票,小島得40票,我和老謝各得39票,看來還是小島的人緣最好啊。結果是老謝擔任排長,這已經是繼宋慶軍、秦曉輝之後的第三任排長。我仍然是副排長,小島還是學習委員。我倆的職位也已經是三屆未變了。所不同的是,我除擔任副排長外,還要到學校紅衛兵委員會擔任宣傳工作。

我家門前的高誼街往南走,第一道東西向的橫街是上遊街,第二道街紅旗街,文革後改名叫中醫街,第三道街紅霞街,第四道街紅專街。在紅旗街和紅霞街之間,緊鄰高誼街,有一個小體育場,叫紅星體育場。

之所以說它“小”,因為它確實小,它的橢圓環行田徑跑道隻有200米長,隻有標準運動場一半大。但這又是個非常正規的體育場,它的四周用木柵欄圍起,大門開在紅旗街這邊。一進門是兩個標準的籃球場,球場邊上還有單雙杠等體育器械。再往裏麵就是小田徑場了,跑道裏麵是個小足球場,有兩個標準足球門,跑道外是水泥麵的自行車賽道。

這個運動場經常舉行籃球比賽,也有時封閉起來訓練專業運動員,在沒有比賽和訓練時全天免費對公眾開放。是附近青少年最好的活動場所,每天來這裏打籃球、踢足球的孩子們很多,十分熱鬧。每到冬季,田徑場就澆成冰場,運動場對外收費,很便宜,每天來這裏滑冰的人都很多。

前麵說過,我們排有一部分原小學一班的同學,如蔣永傑、宋慶軍、王立平、張偉、孔輝等,他們基本都住在紅專街與高誼街交界處的一個大院裏,緊挨著體育場,從小就在這裏玩,所以體育的根底都非常好,尤其以足球、滑冰、遊泳、乒乓球等見長。所以,上中學後我們排的體育運動一直比較活躍。原來小學二班的老謝、力男他們從小也都是喜歡玩的孩子,很快也能跟上節奏。

初一夏天時先是集體天天去遊泳。入秋時又迷上了足球,一放學就跑到江邊大提上去踢球,分成兩夥,用書包擺成球門就幹。上冬時因為經常在學校參加活動,學校有個乒乓球台,大家又弄來乒乓球拍開始打乒乓。

宋慶軍、蔣永傑這幾個各項運動水平都比較高,他們基本都在自己之間玩,老謝、力男他們次之,也在自己之間玩。我和孫祖平小島這樣的,基本隻能是看熱鬧的份了。

可是我很不甘心。

我們學校因為就在江邊,在小學時一到夏天體育課就開設遊泳課,那時學校給每個學生都發一張表,讓家長填寫,身體如何,有什麼疾病,家長是否同意學習遊泳。我把表拿回家給媽媽。媽媽卻給我填了個“身體較弱,不適合參加遊泳”。這下可好,學校每上遊泳課,我隻能坐在教室裏或坐在江邊看著。上中學後,媽媽雖然不再禁止我學遊泳,可是我根本不會呀,所以同學們無論是上遊泳課還是放學去遊泳,我都是看客。哈爾濱的夏天雖然短暫,也是很炎熱的,三伏天氣溫也達到30多度,鬆花江邊滿滿的都是遊泳的人。每到放學,無論是同學還是院子裏的孩子,都成幫結夥去遊泳,我卻隻能給他們看衣服。看著人家在水裏像魚一般自在,心裏好癢啊。慢慢地我也開始下水,從練憋氣,浮水開始一點點學,兆老師會遊泳,全排一起遊泳時她還教過我,到初中畢業時,我才勉強學會了蛙泳和踩水,也隻能在岸邊遊個幾十米。

足球、乒乓和滑冰更是一點也不會。

大軍和永傑不止一次地笑話過我,“楊立偉你怎麼這麼笨呀,什麼都不會!”

不會還沒臉,老跟著人家去摻和,老想學。

參加第一陣容不夠格,就跟著第二陣容玩吧,於是,經常跟老謝、力男這些人一起去湊熱鬧踢足球,幫個人場。好在第一陣容中有個特殊人物,這就是老夫子,他的各項運動水平雖略不及大軍永傑們,比第二陣容諸位們還是強得多,而他又不像大軍永傑們那般傲慢,願意跟第二陣容眾兄弟打成一片,第二陣容有他的加入,水平也提高很多,玩得起來。他可以說是我的足球啟蒙老師,有一次在紅星體育場,他看到我使勁踢了一腳球,就走過來對我說:“你這麼踢球腳不疼嗎?題球不能用腳尖,要用腳內側或腳麵。”說著他耐心地給我做了幾個示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