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加入共青團
1973年的春天,我在班級的擔子更重了。
先是班裏唯一的共青團員、班長,女同學宗敏轉學走了。我正式接任班長兼紅衛兵分隊長(班級的紅衛兵組織叫分隊),第一次在一個地方成為“組織”和“行政”兼任的“一把手”。不久後體育委員王國祥又退學了,據說是去大慶幹臨時工去了。當時因為畢業就下鄉,所以“讀書無用”的思想很流行,我們班還有個男生叫劉樹斌的也退學幹臨時工去了。王國祥走後,我又臨時兼起了體育委員,每天喊口令站隊,組織體育活動,組織外出勞動等忙得不亦樂乎。我向老師建議讓王建勇擔任體育委員,可他剛上來還不太放得開,我還得幫他一起管。
到四十中一年多了,我的職務從學習委員、副班長到班長,任務越來越重。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環境的壓力,我感覺班級工作開始慢慢有了些起色。
在學習上,我在班級始終是排在前麵的,對數理化還是喜歡不起來,但每次應付考試的成績還可以。語文、政治肯定是全班成績最好的,每次作文都是“範文”。加強體育鍛煉後,我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組織班級同學參加運動會的同時,我自己也直接報名參加中長跑,而且第一次在學校運動會上取得了800米第三名,得到了一支鉛筆的獎品。參加課外勞動,學工學農活動,我都是走在前麵。可以說,我的各方麵表現都得到老師同學的一致好評,作到了本身過硬。
進高中的一年來,因為班級問題比較多,我又管不明白,所以幹脆管好自己算啦。誰調皮誰搗蛋,任他去,我學我的,我鍛煉我的,我行我素。這樣一來,在男生中也算特立獨行,但也有點“曲高和寡”。擔任班長後,責任實在是推不出去了,我也開始有意識地接近和團結同學們。我們班的女生一向比較平穩,隻是不太活躍,主要淘氣和表演的都是男生,那時候男女生之間基本沒有任何來往,連話都不說。所以隻要把男生團結好,班級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我的前座是尹國江,後座是王建勇,他們跟我個人關係都非常好,而他們在男生中人緣都很好,國江和建勇經常領一些同學到我家來玩,翻看我家的書報,我也抓住時機對他們進行正麵引導。我還經常跟同學們一起去遊泳、打球,通過這些活動,我跟同學們的關係逐漸密切起來了。
1973年5月3日,我被批準加入共青團,成為我們班唯一的團員。
我們這批從通江校升入四十中的學生,因為是從小學“戴帽”上初中的,到了正規的中學裏,總顯得有點低人一等。雖然誰也沒公開說過這些話,但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原來四十中的老師和學生對我們都有點看不上,好象他們才是正規部隊,我們都是雜牌軍。團員數量少,在學校紅衛兵委員會裏,我們這批學生占的比例也很少。開個運動會,名次排在前麵的也總是原來四十中的學生。而我們在心裏也始終不服,一直憋著一口氣在努力。去年年底的征文比賽,我們通江校來的學生總算露了一次臉,我們班的我和宗敏都得了一等獎,一共10個一等獎,而且我的文章張貼在最前麵。經過一年多時間,學校開始逐漸認識到,這批“戴帽”上初中的學生也不那麼差,各種活動中我們的身影也漸漸多了起來。這次發展團員,就是第一次從我們這批學生中發展的。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這些“戴帽”學生終於被“正規軍”接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