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貞子有益於降血脂
女貞子,又名女貞實、冬青子等,為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女貞子的成熟果實。中醫學認為,女貞子性味甘、苦,涼,歸肝、腎經。有滋補肝腎之陰的功效。動物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女貞子有降血脂作用,特別是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更有明顯的消退作用。有資料報道,女貞子所含的齊墩果酸有高白細胞,對抗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慢性肝損傷,防止肝脂肪變性及肝硬化,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血清轉氨酶活性,減輕黃疸,以及具有強心、利尿等作用。中醫臨床應用單味女貞子蜜丸治療高血脂療效滿意,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有效率為70.6%,其最大下降幅度為2.12毫摩/升;降低血清β-脂蛋白有效率為91.6%,最大下降幅度為5.06克/升。由中藥女貞子、枸杞子、紅糖研製成的降脂衝劑,用於臨床,對各種高血脂均有極顯著的療效(P<;0.001),其降三酰甘油及β-脂蛋白之療效與西藥安妥明相似;降膽固醇的功效卻優於安妥明,且無安妥明的諸多不良反應。動物藥理實驗還證實,女貞子所含亞油酸,可改變膽固醇在體內的分布,使其較多地積存於一般組織,從而減少在血液中以及在血管壁中的含量,起到降低血脂和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的作用。
茵陳有益於降血脂
茵陳,即茵陳蒿,有絨蒿、細葉蒿、野蘭蒿等別名,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蒿或濱蒿的幼苗。中醫學認為,茵陳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脾、胃經。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護肝祛脂等功效。現代藥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茵陳有明顯的降酶護肝作用,由於含有豐富的鋅、錳等機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並參與酸的組成,調節酶的活性,直接參與機體的核酸、糖、脂肪、蛋白質代謝,因而有促進肝細胞再生,保護肝細胞膜的完整性和明顯的保肝降酶作用。國內有學者報道,從北茵陳中分離的膽堿有抗高血脂作用。中醫現代臨床研究報道,每日以茵陳15克,用沸水衝泡,代茶飲,連續飲服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高血脂82例。結果:膽固醇平均下降1.10mmol/L(42.4mg%),平均下降率14.3%。研究結果還表明,血清膽固醇較高者,其降脂作用更為明顯。茵陳不良反應較少,僅1例服後因惡心而停藥。另有研究資料報道,用茵陳片治療高血脂21例,其中高膽固醇血症10例,血清膽固醇平均下降2.51mmol/L(96.80mg%;高三酰甘油血症18例,血清三酰甘油下降0.72mmol/L(63.72mg%)。茵陳具有利膽、降酶、保肝護肝、降脂降壓,以及抗凝、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量等作用,且證實用於中老年防治肝膽係疾病、高血脂等病症有較好的效果。用於防治中老年上述病症的茵陳(幹品)日飲服用量10~30克,可以沸水衝泡代茶飲,或煎取濃汁,經過濾後飲服。
大黃有益於降血脂
中醫學認為,大黃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有瀉下攻積、解毒祛瘀、清熱瀉火、止血活血等功效。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大黃具有降血脂和減肥作用。大黃對喂膽固醇家兔血清總膽固醇的升高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血清總膽固醇與總磷脂明顯下降。大黃所含的大黃多糖,可使蛋黃及高脂飼料誘導的高血脂小鼠血清和肝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和過氧化脂質(LPO)明顯下降。大黃醇提取物有明顯的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的作用,大黃水提取物(大黃煎劑)也有降脂作用。實驗研究中還發現,大鼠長期服用生大黃或熟大黃(即製大黃)後,體重明顯減輕。另有實驗研究資料報道,石油醚(大黃)提取物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不顯著。有學者認為,其降血脂和減肥成分可能是蒽醌類、兒茶素類化合物,大黃多糖也具有這些作用。運用大黃防治高血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其一,宜選用製大黃,且日劑量控製在5克以內,製大黃瀉下力減弱,活血作用較好,對中老年淤血證或不宜急下者尤為適合。治療高血脂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較長時間服食,尤其是中老年氣血淤滯型、濕型內蘊型高血脂患者,口服製大黃應限製在1~3克之內,既有助於堅持服食,又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其二,中醫認為,大黃屬攻下藥,瀉下作用甚強。因此,婦女月經期、懷孕,以及體弱者忌用或慎用。婦女哺乳期服大黃,嬰兒食母乳後會引起腹瀉,應予注意。
丹參有益於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