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哥:是啊。可你要知道,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漢語熱全球升溫,孔子學院2004年才在韓國開了第一家,現在全球已經有超過150家了。漢語熱從一個方麵也說明了,中國已經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阿偉:對,那天我在北京語言大學,居然看到了HSK漢語水平考試的辦公機構,在我印象裏,以前我們都是考托福、雅思的啊。
福哥:是啊,中國人學英語,外國人學中文,世界正在逐步走向融合。誰強就學誰。我相信總有一天,中醫也會熱遍全球。
阿偉:我也相信這一點。隻是現在我們還看不到希望。那您說,中醫的弱勢除了與國力弱有關,與自身是不是也有關呢?
福哥:對。中醫和西醫,就是兩張皮。它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根本不同的。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整體,而西醫把人看成一個一個的零件。
西醫越來越向微觀發展,對病的治療上,一定要找到病原體,然後再找到一種藥物來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西醫開發了很多的藥物、很多的檢驗設備,設立了現代的醫院管理體係,這些都非常符合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因此,它們能越發展越大。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把人看成一個整體係統,重視預防醫學,形成了砭、針、炙、藥的治療體係,前三種,基本上是物理療法,對人身體傷害極小。而用藥上,安全的藥也就那麼一百多種,但通過排列組合,變化出成千上萬種組方,甚至同樣的病,一人一個方,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原則。
阿偉:這麼說來,中醫比西醫偉大了。
福哥:也不能這麼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西醫之所以能有迅速發展,一定是有它發展的道理。西醫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上,在各種病症診斷上,在危重病的搶救上,在疾病的大規模防疫上,確實有獨到之處。
阿偉:對,我也是覺得在這四個方麵,西醫確實先進,劉太醫好像也是這麼強調的。沒聽說誰得了什麼急症或者重症,讓中醫來治的。
基本上是慢性病、生活方式病才找中醫調理。
福哥:是的,網上也有類似的調查。大部分人得了病也是先看西醫,西醫看不好,再找中醫。反正把中醫看成是死馬當活馬醫的擺設了。
阿偉:對,現實情況好像就是這樣。但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四、缺少標準化是中醫發展壯大的瓶頸
福哥:實際上,中醫、中藥、中餐、武術這些,全部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體現了人性、多樣性,因此它能長久地存在下去,而不會失傳。但是它的缺點是沒有標準和通用性,也就是說,很難將上述這四個方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標準化,因此它就很難做大,也很難推廣。
阿偉:對,你就說快餐吧。因為有了標準化,所以洋快餐能打遍全球。但沒有一家中式快餐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因為,中餐是一家一樣,同樣一個魚香肉絲,十個店,能做出十個味來,你說怎樣標準化?
福哥:對。武術也一樣,中國武術遠源流長,一個《少林寺》紅遍全球,將中國武術傳播到四麵八方,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
阿偉:對。據說現在在河南登峰縣,當地的農民都開設了很多的武館教武術,來自全球的學員就達幾萬人。
福哥:是的,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一個武術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還是那句話,太個性化了,太多樣化了,也同樣做不大。因為缺少標準和通用性。比如中醫吧,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好中醫,可能三副藥下去,死人變活人,確實非常的神奇;但如果你遇到一個庸醫,三副藥下去,沒病給治出病來,小病給治出大病來了。
阿偉:缺少標準化?
福哥:對。現在國家也在強調中醫的標準化問題,但是這個事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
阿偉:為什麼呢?
福哥:就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結果。
阿偉:您具體舉個例子。
福哥:你就比如說中藥吧。有的中藥確實厲害,屬於秘方。中國自古就缺少一個知識產權的保護機製,秘方隻能靠家族來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如果這個家族興旺還好,如果不興旺,可能傳到幾代就傳沒了。或者一公開,秘方就不成為秘方了,大家都用,是讓老百姓得實惠了,但是,發明人的權益沒有得到保證,這樣就不大可能刺激中醫藥的創新和發展。
阿偉:是的,我覺得在這點上,西醫還是比較好的,至少西醫對待疑難病,可以有會診製度,在藥品研發上,有專利保護製度,但中醫很少聽說有這種會診製度,每個人都留一手,秘不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