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績效考評工作科學化諏議
管理研究
作者:趙貴寧
摘要:績效考評作為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管理活動中的核心環節,對提高其自身運轉效能、樹立良好社會形象而言都意義重大。但鑒於種種原因,現行績效考評體係未真正發揮其應有作用,甚至流於形式。文章試為改善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現存的績效考評製度以初步建議。
關鍵詞:康複醫療機構;績效考評;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22-0148-02
1 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績效考評目前存在的主要缺失
考評方法定式化,考評主體單一。長期以來,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的考評基本是以部門為單位進行的,先由個人自評,再進行民主評議,然後領導做總結,集體評優,再填考評表,最後由考評委員會審定。這種把擔任不同職務的職工放在一起進行考評評比方式顯然過於籠統,且偏重年度考評,忽視日常考評。考評方法沒有隨著考評的開展進行完善和改進,最後導致考評結果的“定性有餘,定量不足”。同時,考評主體結構單一,很少有第三方(患者)力量參與到考評中來。故而,考評過程很難做到科學化、合理化及規範化,相反摻雜濃厚的主觀臆斷成分,有時甚至流於形式。
考評內容趨同,考評指標選取隨意性大。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現行的考評製度將考評內容分為“德、能、勤、績、廉、學”六個部分,考評標準也隻是做了定性說明、原則性過強。在實踐中僅依此作為考評依據,致使考評內容趨同,未體現不同類型、不同層次職工的實際要求,沒有在工作分析基礎上按照不同的職位類別、專業級別和業務涵蓋製定不同的指標。其結果必然是部門之間、被考評者之間欠缺可比性與實操性,考評者往往無所適從。
評優指標分配結構失衡,考評結果使用不當。目前,國內很多康複醫療機構沒有根據單位的實際將指標進行合理分配,而是簡單地按部門人數比例去分配指標,造成“人多指標多,人少指標少,有些部門則沒有指標”的後果。因此,多的輪流坐莊,而少的、零指標部門的職工做得再好也“白搭”。結果是好的不好,差的不差,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挫傷了許多工作出色職工的積極性。考評結果與其他管理活動關聯不大,人員職位升降、待遇高低等相關因素往往是製度以外的,而作為製度內在因素的績效考評卻被一些“潛規則”所左右。
2 我國康複醫療機構績效考評中現存缺失之原因分析
機構及成員自身的特性分析。康複醫療機構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績效的複雜性。機構的多重目標決定了其績效也是多樣化和複雜化,機構績效的複雜性決定了其成員績效的複雜性。成員績效既包括技術層麵的技術績效,也不能忽視政治上的正確性,必須注重政治績效,又要保證良好的社會形象,不能無視社會效應的存在。成員績效自身內涵的複雜化導致了成員績效標準製定的困難化,增大了績效定量分析的難度。
體製保障方麵的缺失:(1)管理方麵,績效考評時忽視當時、當地的工作條件、工作環境,隻看現象,不認本質,造成考評結果與使用不科學。(2)監督方麵,績效考評由誰監督、怎樣監督,沒有明確的規定。(3)實操方麵,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領導意見、輕群眾意願,重眼前、輕長遠,重數量、輕質量,重考評、輕使用。鑒於管理、業務、工勤等各類人員在康複醫療機構運作中的分工和責任的不同,他們的考評目標、內容、方式、標準都應區別對待。否則,就會給考評帶來混亂,阻礙有效考評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