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巫儺起源(2 / 2)

但我可以肯定,這應該就是苗語。既然如此,那就好辦了啊,我隻會說簡單的苗語,但這裏可是有一個正宗的苗族人啊!而且,大舅雖然是漢族,但精通彝語和苗語,這麼一來,交流就簡單得多了!

大舅笑著用苗語回應了對方,對方很明顯愣了一下,顯然沒有料到我們也會說苗語。接下來大舅就和老婦人交流了起來,我不是很聽得懂,就讓徐天雲給我翻譯,我這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地方。

原來,這裏竟然是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這些人的祖先大概就是在兩百多年前因為躲避戰亂來到這裏,幾乎和外界沒有什麼往來,但也不是真正的與世隔絕,也有人去過外麵的,不過大部分都沒有離開過大山,一直在這裏自給自足,連衣服都是自己織布做的,因此看到我們三個人穿著很“怪異”的衣服,打扮也很奇怪,這才讓他們感覺好奇。

關鍵是,這裏還沒有來過這裏。不過她提到了一點,那就是她們知道阿金部落在哪裏,而且提起阿金部落的時候,男女老少都很幽怨,像是有什麼仇恨似的,但我們也沒有多問,隻要知道了這個部落在哪兒就好辦了。

既然如此,還得指望他們帶我們去,當然,為了方便行事,我把我們之前買來的鹽巴,各種調味品以及一些生活中常用得到的物品,比如打火機,手電筒等送給了他們,當然,打火機和手電筒是我們自己用的,因為不知道此行要多久,我們就多準備了一些,反正都是放在棺玉裏麵,多著呢。

當我們變戲法似的拿出這些東西來時,這些人都愣住了,當得知我們將這些東西送給他們時,都驚喜無比,看我們的眼神都變了,很是感激親熱的樣子,而老婦人更是高興,一定要我們去做客。

我們正有此意,因此並沒有推辭。

不過,當我和大舅看到村裏的擺設以及所謂的大堂裏麵供奉著的神像時,都愣住了,我們都沒有想到,這裏竟然是一處完整的巫儺術的傳承地!

儺,是一種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現象。在我國的貴州、雲南等受巴蜀文化影響深刻的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祭祀驅鬼儀式,參加者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帶著看似恐怖的麵具,邊舞邊跳,這種儀式的名字同樣古老而獨特,叫做“儺”。包括儺儀、儺戲和儺技。

說起來,儺和道教有深厚的淵源,道教作為我國本土宗教,在民間有著強勁的生命力和滲透力。道教巫術與方術的淵源以及道教對民間信仰的開放性,使貴州道教沾染了濃烈的巫風儺俗。為了生存與發展,道教向邊遠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民間道士,其職業活動除從事喪葬儀式、打醮外,“驅儺還願”、“慶壇”是其重要內容,儺道一家,難分難解。

儺戲脫胎於古老的儺祭活動,其初始形式是儺祭儀式中請神驅鬼逐疫內容的戲劇化。儺戲是由儺祭、儺歌舞發展而成的。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入了巫、道、儒、釋的文化內容和曆史、生活事件,以及戲曲的內容和形式。從而使儺戲有了今天豐富的內涵與形式。儺戲是一種戴著麵具表現以多維宗教意識為內核的儀式戲劇,是一種藝術化的宗教儀式。

儺戲孕育於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明顯地受到巫、道、儒、釋宗教思想的影響,就南方而言,特別是雲、貴、川、渝,受道教影響最深,主要表現在儺壇掌壇師的道士化,儺壇神係的道教化和儺壇科儀的齋醮化等方麵。

儺壇掌壇師的道士化。儺壇掌壇師,他們大多自認為屬於道門。他們說:“我們就是老君教,即道教。我們老君教講究一個法字,就是搞法術,這些法術也是老君所傳的。”

儺壇通神手段五花八門,而這些通神本領,諸如歌舞通鬼神、占卜符咒通鬼神、動物(犧牲)通鬼神等,與道教正一教派相同或相近。掌壇師的服飾和使用的法器也與道士相同、相近或變異,呈明顯的道士化走向。正一道派最重視法印的靈力,儺壇也如此。

我終於知道,大舅為何是儺壇掌壇師了,也明白大舅看到這些擺設以及麵具,神像的時候,身體明顯在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