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通勤路
百姓生活
作者:斯蒂凡·施密茨、芭芭拉·奧皮茨
英國研究者將上班族派往通勤途中,觀察其身體數據,結果發現他們的心髒每分鍾跳動次數高達145下,有些人陷入輕微的恍惚狀態,體內出現一股壓力荷爾蒙流。同時他們還測量了戰鬥機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的數值,結果令人吃驚:通勤途中的上班族承受的壓力比坐在駕駛艙中的飛行員還要大。永恒的等待,喜歡罷工的列車司機,永不停工的建築工地,都讓他們對漫漫通勤路感到絕望。
通勤意味著壓力,可能危害婚姻,毀滅健康和生活樂趣,但每個人對此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工業采購員克勞迪婭·克萊恩為上班路途感到筋疲力盡,而來自北德無子女的遠程通勤族帕特裏克·舒爾茨-亨茨爾卻在汽車中感受到安靜和自由。每個通勤族都在尋找更聰明的通勤解決方案:例如犧牲賺錢和升職的可能性,以獲得更有價值的東西——更近的距離、更加健康的氣色和孩子們的笑容。
通勤影響伴侶關係?
在德國,每天有2000萬人開車去上班,約300萬人擠火車和地鐵上班,約150萬人坐公交上班。600萬人的上下班路途單程超過25公裏,約1000萬人的通勤單程距離在10-25公裏之間。
以前,克勞迪婭·克萊恩每天的通勤距離就是50公裏。早上6點她端著一杯咖啡坐進汽車,希望能避免趕上大堵車。“但是可能6點半就堵上了。”她聽著瑞典Mando Diao樂團的音樂,盡可能放大聲音。她說:“你必須讓自己盡可能保持舒服。”
但是壓力仍然一天天增大。冬天,克萊恩有時需要開車3小時才能到達公司。“當你開車回到家時,感覺自己如同一灘爛泥。”她的丈夫帕特裏克也通勤,兩人一不留神就會因沮喪而開始吵個不停。“如果你帶著怨氣從高速公路歸來,的確需要一個拳擊梨形球來發泄一下。”她回憶說。終於有一天,一切都崩塌了:克萊恩的父親生病,上司更換,休假被取消。28歲時她想生個孩子,到了30出頭卻仍未實現。當時她說:“這樣我們永遠也建不起一個家庭。”今天,克萊恩在房子後的花園裏剪得很短的草地上搭起了一個攀援架,這是為她4歲的小兒子準備的。她笑著說:“我現在是家庭主婦和母親,我很喜歡這種生活。”
漢堡大學社會科學學者斯特凡妮·科雷著手進行的一項研究的主題就是:通勤會危害到伴侶關係嗎?她的結論是: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是當妻子或女友通勤時,離婚或分手的風險就會升高。因為她們身上常常擔負著大部分家務壓力,當她們不僅要去上班,還要每天都在路上度過兩小時甚至更久時,雙方關係就會變得非常危險。
“尤其是那些夫妻雙方都做著緊張、忙碌工作的家庭更容易陷入壓力之中。”德國聯邦人口研究所的托馬斯·斯科拉說。有兩年時間,43歲的醫生菲利普·恩澤爾曼從伍珀塔爾去魯爾區黑爾訥上班,因為那裏的升職可能性和高工資都很吸引人。現在他坐在伍珀塔爾的一家咖啡館中,他的住所就在不遠處。“現在是4點半,我下班了。”他說。如今他隻需要步行10分鍾就能到家。他的妻子也是醫生,也曾在黑爾訥工作。他們本想盡快賺到足夠的錢建一棟房子。女兒科雷奧出生時,他們交替著休育兒假。當他從診所回家時,總是會先給妻子打個電話。然而經常發生的是,45分鍾後他的電話響起,妻子問他在哪裏——毫無疑問,他還處於堵車長蛇中。有時候妻子也會把電話給女兒,話筒裏傳來女兒稚嫩的聲音:“爸爸,你在哪裏?”他一再詢問自己:“如果生活在裏麵的人不快樂,要著房子有何意義呢?”終於有一天他受不了了,遞交了辭呈,接受了伍珀塔爾的職位。如今他賺的錢少了很多,但是能為孩子、妻子和生活留出更多時間。
在《明星》雜誌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約三分之一受訪的通勤族宣稱他們會關注住所附近的工作機會,隻有14%想著搬家去工作地點附近居住,避免將如此長的時間耗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