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生聽了,吃驚不小。顯然這是他所渴望的,但消息的突然到來,而且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卻是他始料不及的。

丟下話筒,他幾乎是跑著去找新任縣委書記的。然而,未曾想到,縣委書記的態度,竟是那樣生硬,甚至不近人情。

一個意外接著另一個意外

蘭考是個典型的農業縣,接替焦裕祿工作的,卻是原地區的工業部長。他對農村,對蘭考,特別是對焦裕祿在蘭考期間的工作,都知之甚少。聽劉俊生說,中央要把焦裕祿樹為全國的縣委書記的榜樣,馬上要像雷鋒、王傑一樣的宣傳,他首先是感到意外,再就是大為困惑。

可以想象,全國的情況不去管它,全省的情況也且不說,單開封地區,比蘭考縣的麵貌好得多的縣有的是——中央咋就偏偏選中了焦裕祿?

他對劉俊生說:“共產黨解放16年了,沒改變蘭考的麵貌,焦裕祿一年就改變了?他就這麼大本事?”

新書記一句話,嗆得劉俊生半天不知道說啥。

不錯,焦裕祿在蘭考確實隻幹了1年零4個月,可這1年零4個月,焦裕祿卻幹了曆朝曆代的“父母官”在這兒都沒幹過的工作:全縣149個大隊,他已跑了120個,方圓跋涉2500餘公裏,全縣幾乎90%的老百姓都見過他;查清84個大小風口,1600多個大小沙丘,查遍了全縣大大小小的溝渠河流,不僅為後人提供了根治“三害”的藍圖,而且在他的帶領下,已經初步遏製住沙、堿、澇的危害。而這一切,又都是焦裕祿在忍受肝癌的巨大痛苦的情況下完成的。劉俊生想了一會兒,便說道:“沒有焦書記領著大家除‘三害’,蘭考縣的麵貌不會變化這麼快。”

新書記說:“改變了,是縣委領導的,還是焦裕祿自己改變的?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個人,其他同誌的成績就沒有了?”

劉俊生沉默了,他無言地退出書記辦公室,掉頭去了開封。

趕到開封時,正是中午,劉俊生等不到上班便闖進地委宣傳部長的家。原以為,一個負責宣傳工作的領導,會對這事給予理解甚至支持,誰知,劉俊生隻把新華社河南分社電話的內容說了一半,部長就截住了他的話。“這麼大的事,中央也決定宣傳了,我一個地委宣傳部長還得通過你一個縣的幹事來‘傳達’麼?搞什麼名堂!”“那些材料是不是你們縣裏提供的?真實不真實呀?轟得全國都要知道了,我還不清楚向焦裕祿學些什麼?”“準備讓人家到蘭考看什麼?‘三害’徹底根治了?還是去看老百姓已經不喝稀飯了?”

劉俊生簡直不敢相信,蘭考的變化,部長居然一點都看不到。

走出部長的家,劉俊生不大甘心,鬥膽又去找地委副書記延新文。隻是,他彙報得格外謹慎。延副書記聽了大為興奮。他說他為開封地區出了個焦裕祿感到驕傲,並當即表態:“那好,我給張書記去說,今天下午兩點半在地委常委擴大會上談。你準備彙報。”

下午,地委常委擴大會準時召開。劉俊生首先彙報了新華社的意圖,同時介紹了焦裕祿的動人事跡。會上,大家的情緒十分亢奮,不少同誌對焦裕祿打心裏欽佩。宣傳部長沒想到事態會這樣發展,這叫他甚為尷尬。發言時,他仍固執地認為:“蘭考畢竟還是落後地區,把學習焦裕祿的聲勢造得那麼大,讓外地的參觀者看了……會不會破壞開封地區的形象?”

地委書記張申說道:“不應該這麼看。蘭考的落後,有曆史和客觀的原因,這怨不得蘭考人民。焦裕祿的可貴之處,正是敢於承認這種落後,正視這種落後,不搞花架子,腳踏實地調查研究,然後創造性地思考和工作;特別是他身患絕症,仍奔走在除‘三害’第一線,沒有無私無畏的膽略、對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實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風,這一切都是難以想象的。”

會後,劉俊生把焦裕祿的有關遺物和照片送到鄭州。新華社河南分社對劉俊生送去的這些照片均不滿意。他們認為:照片上的焦裕祿不是低著腦袋,就是側著臉,其實,這怨不得劉俊生。焦裕祿生前不讓別人去寫他,也不讓人家去照他。劉俊生為焦裕祿拍下的僅有的幾張照片,還是他偷拍的。

後來被公認為留下焦裕祿不朽形象的那一張,曾被認定是最糟糕的。因為那上麵的焦裕祿披著衣服,叉著腰,邊上的一棵泡桐樹也不壯實。“這哪像一個縣委書記?胡子拉碴,像土匪。”

但是,這張照片送往總社後,卻被穆青一眼看中:“多麼真實的一個形象!”是呀,中國正處在空前困難的時期,一個黨的縣委書記,無論是思想上、感情上乃至衣著打扮言談舉止上,都同人民群眾這樣的貼近!

這時,已到了1966年,宣傳焦裕祿的工作已大體就緒。剩下的,就是把文稿送到蘭考做最後的核實。新華社河南分社把它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除留一人在家值班,其餘的全下到蘭考去聽取各方麵的意見。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人讀到這篇文稿都感動不已,熱淚盈眶。縣委新書記也讀得極認真,讀罷,卻有不同的感受。

“寫得不行。”他說,且很義憤,“怎麼允許對現實生活這樣汙蔑呢?”

是的,從解放的那一天起,在我們的黨報黨刊上,就沒有讀到過這樣直麵現實的文章。而這篇文稿如此大膽地觸及了現實的矛盾和鬥爭,如實地披露了蘭考受災後淒涼的情景,確實是沒有先例的。

新書記為這篇文稿概括出六個字:災,難,病,苦,逃,死。結論是:這文章給社會主義社會抹了黑!

穆青聽了,很生氣。他指示周原:“你就拿著這文稿,請蘭考縣委逐段逐句地研究!”新書記也確實提不出更具體的意見,因為文稿寫的確實全是實際的情況。既然挑剔不出有什麼失實之處,穆青就毅然決然地拍板了。

一個偉大的名字傳遍了中國

1966年2月6日,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可多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由新華通訊社電傳到全國;7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最早將這篇文章播發到全國。幾乎所有的報紙都騰出最重要的版麵,全文予以刊登,從此,一個偉大的名字傳遍了中國!

9月15日,在天安門城樓,毛澤東親自接見了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人民日報》以最醒目的版麵登出了焦守雲和毛澤東在一起的大幅照片,這不僅表示一種殊榮,更是對焦裕祿最大的肯定。

(責任編輯/楚 文)

(電子)